忙完了几件大事后,我自上个月起,初步固定了出诊时间,即每周三上午。预约多的话,周日上午也会去一次,免得大家总是私下里找我——又经常找不到。关于中药煎煮,一般能找中医看病的人,基本都有经验。但总会有介绍来的新病人,从没喝过、煲过中药的朋友,问:“医生,这怎么煲啊?要先泡吗?放几碗水呀?煲多久呀?什么时候喝呀?”
我生来是一个没有什么耐性的人,如果他的问题只有一个,一般我会和颜悦色地回答他。如果他问题一个又一个,我会说:“你回去百度一下,啥都有的。”
其实不用百度,微信上肯定也很多这种文章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几个月前也亲自煲了几付中药来喝。鉴于有过把锅熬干、又加了冷水让锅炸裂的经历,这次我还是比较小心。但熬药这事儿真的是很繁琐,又没多少药店门诊可以代煎,于是,我决定把“煲药”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点,再细致地捋一遍:
用啥熬?
用锅熬。砂锅、陶瓷锅。主要是它们材质稳定,传热均匀缓和。临时没有的话,可用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不用铁锅、铜锅等金属锅,是因其易氧化,如用铁锅煮山楂、五倍子等中药时,会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溶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盐类。手头一时没有。网上和药店有卖自动煎药壶的。有钱的可以买分体式的、药煲为纯陶瓷的自动煎药煲,比较好。但自动煎药壶的问题是熬得太久,一两个小时一遍,不适合心急的人。
洗不洗?
不用洗。除非是你亲自从土里挖出来、或从山上采摘来的。一般我们能买到的中药,已经经过了加工炮制。没必要洗。洗了还可能洗掉有效成分……如果真的药里有尘土,也不要紧,熬好后放一会儿就沉淀了——大家都知道药渣是不用吃的。
泡不泡?
不用泡。大部分文章都说要提前泡半小时,以便充分浸泡,方便熬药时候有效成分析出,减少熬药时间等等。而我觉得,无所谓。煲药已经够多工序够繁琐的了。还要加一道,太麻烦。可能你泡的三十分钟,等于熬药时的一分钟。
多少水?
水面两指高。熬第一遍时,你加的水超过药物在锅里的高度3、4公分就行。熬第二遍时,2公分即可。有人说是三碗水熬一碗水。但每个人的药量、锅的容量,都是不一样的;大家用的碗,也不是统一规格吧?还有人说根据药物的种类,比如根茎叶花石等等吸水量不一样大来决定——不用那么细致,差不多就行。另外,用自来水熬药就行,反正我们是要煮沸的。
先后放?
问问看。你拿到一包中药时,有时会发现另外给了几个小包,有的写着“先煎”、有的写了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等。这里的原理是:沉重的(如龙骨、牡蛎等矿物质)多熬才出味儿;有毒的(如附子、乌头等)多熬能减毒;易挥发的、芳香类的(如薄荷、砂仁等)只需要熬一会儿,多熬失效;粉末颗粒的(如海金沙、蒲黄、花粉类等)纱布包煎以防止误吸呛喉。另外、人参太名贵,单独另煎;阿胶、鹿角胶等胶质则需要烊化(隔水炖融化),而三七粉等,不用熬,直接冲服。具体多长时间,一般负责任的医生,开药时都会顺便告知患者。如果医生没说,要么是没有以上需要特别放的药物,要么是他忘了。你拿到药方的时候,还是最好问一下医生,或他的助理。
多大火?
大火煮沸,小火慢炖。中医术语是:武火(强火)和文火(弱火)。用燃气炉煮药时,没什么经验的朋友,建议在旁边守着。尤其是没做饭经验的人,对火候——火候的强度把握,是个经验活儿,没法量化。
熬多久?
半小时。虽然中药现在挺贵的,但也不是熬得越久越好。没啥特殊的半小时够了。治疗感冒的解表药,15分钟足矣。前面那些要先煎的,先煮它半小时左右就可以了。但你如果看了火神派中医,用了大剂量附子,那还是得先熬一个小时的。
熬几次?
两次。我一般是这么和病人说的:先熬第一遍(15-30分钟),滤出一碗药汁;然后添水,再熬20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然后两碗药汁混合。分两次喝。(第二次通过方便的方式热一下)。一般每次熬出200-300ml(也就是一罐可乐那么多)就挺多的了。再少点(饭店米饭的小碗那么一碗)也没问题。
啥时喝?
两顿饭中间。有人说补药要饭前服,让药往下走;又有人说中药不能空腹服,怕刺激胃。还有人说安神药睡前喝(睡前喝水晚上起夜是不是就不安神了……)这真的是因人而异的事儿,为简单统一,我建议在两顿饭的中间时间段服用。如果你是早中晚分别8:00,12:00,18:00吃饭,那么你的吃药时间就是10:00,15:30,21:00三个时段,任意方便的两次都可以。当然,病情急的时候,不拘时间。多次、频服,也是可以的。
怎么喝?
拿嘴喝。这是句废话,我其实是想特别说一句,如果你是第一次吃中药(或每一次新开的方),最好慢慢喝,喝喝停停,自我观察。半个小时把保温杯里的一杯药喝完都好。怕过敏。我有患者对牡丹皮过敏,也有对黄芩过敏的。虽然这种现象非常个别,但也注意着点儿。如果真有啥不舒服的,先停药,看第二天会不会好,然后及时汇报医生。
忌啥口?
生冷辛辣油腻。雪糕、火锅、麻辣香锅、麻辣烫啥的,忍一忍。水果也尽量少吃或别吃。当然水果可以热着吃。你的胃、肝、肾要消化这些中药已经很辛苦了。别让其他东西打扰他们。不然,没效果或者拉肚子别怨医生……如果你非要吃,请和中药错开时间。其实和忌口一起需要注意的,还有睡眠。吃中药期间最好保证你的睡眠的时间,甚至能睡就多睡,有利于药物静静地发挥作用……
基本就是这些了。还是挺麻烦挺啰嗦的事儿。传统煲中药时注意的很多点,现在看来很多是不必要的,因为古人物质生活匮乏,不免要考虑省柴火、省药的方面。现代人有钱任性,其实更缺的是时间。按照我上面的做法,一个小时内绝对能搞定当天的药;一个小时是整体来算的,真正操作其实就十几分钟,中间等待的时间你还可以干点儿别的,比如——来盘王者荣耀3V3(5V5怕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好久打完一盘回头一看药熬干了……)。
还想说?
当我写完上述十条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我自己在煲药喝药的时候,都没能严格的遵守上述细则:我还是未能先煎龙牡、后放薄荷;未能完全忌口、未能睡好。但我终究还是及时喝了药,并且,药物还真的起了作用。所以,相对于上述的步骤,我更想和大家说的,是一个理念,就是“难得糊涂”、“赶紧煲药”、“顺其自然”、“不要纠结”、“喝了就好”的煲药理念。我知道某些星座的人,喜欢凡事都要问个清楚、弄个明白、整得细致。这种性格的伴随症状就是患得患失,他经过一两件小事儿的纠结过程之后,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服药)时间——纵使他之后按照网上查来的所有细则和注意事项,完美地煲了一碗中药,那副药可能已经对不上他那时候的体质证型,效果打折了。所以,可能你今天拿了药但忘了买锅,那拿你家铝锅先煮了喝呗,可能你那十味药和你平时煮的菜成分差不多,根本起不了什么化学反应;可能你忘了某些要先放后放,龙骨牡蛎没时间先煮半小时,那就大火煮十分钟好了……
既然愿意喝中药,就最好接受中医的“模糊”性。中药不似西药有明确的起效剂量、有效时间等等。说实话到现在,都没能研究出一碗中药它内部到底哪些成分起作用、怎么起作用、能起多大作用。而我们中医来说,就是寒啊、温啊、活血化瘀啊、辛能发散啊这些笼统概述性话术。因为:
你今天看了医生,说了症状、被摸了胳膊(脉)看了舌头,医生根据你今天的症状体征,开了一副中药;不管怎样,你最好今天就喝到,这样才是最准确,对你最有效的喝药方式,也是对医生的脑力劳动,最大的尊敬。
今天又和人谈起,说一个好中医,只有自己把病都得一遍,才会成为真正的大家。想起自己已经经历过十几种“病”了,于是信心十足。后来一想,这是错的。因为,我也诊治了很多妇科病的呀……
文章来自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