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没有高深的方法。都是之前一直在强调的。胜在简单的文字直白流畅的叙述。当然,任何一篇方法文,只要是适合的,用起来才是关键。特别是高一高二的同学,该篇借鉴意义蛮大。
1.“背多分”
政治最基础的就是背书。这点不用我说大家肯定都知道,高中三年背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不是梦。
如果你是高一高二的学生,还在上新课,那么我建议你上课前固定时间(比如晚自习的最后几分钟或者某个课间)提前看一遍要学的内容。这一遍,你只需要了解基本框架,在心中形成几个关键词,然后就可以抛书不管了!
上课时,一定要好好听课,这比你自己课下花上大把时间更有效率。能在课上完成的东西,就不要留到课下了。
课后及时复习,就在那个课间把上课内容梳理一遍,读一遍,加强整体印象,时间也就几分钟,然后就又可以抛书不管了!
这样下来,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就可以大致背下来了。当然,背一遍是不够的,每次大考前都要把书背一遍,就不会有完全忘光的经历了(最多只会忘掉一小部分),历史和地理的基础知识也是这样哦。
2.整理框架
学完一框,抛开课本,然后就要给这框内容整理一个框架。学完每一课,每一单元,都可以整理。在整理单元内容和整本书的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框与框、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经济生活》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先讲宏观的生产,牵出消费与生产力,再讲相对微观的生产制度,然后是具体的我国的生产制度。在这种生产制度下,一定有企业与劳动者等主体在活动。企业的经营需要筹集资金,这就涉及到第六课——投资的选择。劳动者广泛存在于企业,处理好劳动者与企业的关系,涉及到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等等。
框架的的优点在于除去了书本多余的枝蔓,建立自己的逻辑和体系。
3.学会正确积累
关于如何做题,首先,不建议大家盲目刷题,政治主观题刷题挺累的。做题贵在精,在题目选择上可以专挑高考题做。而且题目并不一定都要详细作答,你可以看题想一想自己的思路,然后看答案,抄一遍。同时想想这个答案是怎么得出来的,用自己话写在边上,自己能看懂就行。把自己没想到的答案着重标记,问问自己下次再做是否能够想到。
高一高二做平时的题就够了,建议高三再开始“刷题”。做题不需要太多,每天一道就可以,关键是要弄懂,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一道高考题做个5、6遍,熟悉之后还要会迁移。所以,做题,贵在反思。当然,做题也有技巧,老师说的记住,好好当回事,做题时有意识的训练就好了。
学习&积累
学好历史,时间的概念特别重要,死记硬背能解决很多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多画画时间轴。时间轴的优势在于其直观性,可以清晰的呈现出某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从而便于分析前因后果,也有利于记忆。
应 试
历史试卷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选择题,一次考试,可以不错,也可以错5、6道。看起来,选择题似乎与运气密切相关。
但是,我们要用理性思考问题,听天由命一点不靠谱。其实,把题目读懂,顺着题目的意思选择答案,不要自己脱离题干脑补太多,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三科都一样)。毕竟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对历史的了解未必精深,出题者的思路也未必严谨,但是既然是考试做题,就要进入出题者的逻辑,分数是唯一目的,不用在冷冰冰的卷子上展现你独特的素质。
主观题,主要考的是你阅读材料,解读材料,分析问题,整理思路,联系课本的能力。这方面的复习备考可以参考政治的最后一条,学学高考题的思路,研究高考题的答案。主观题的答案来源无外乎三个:材料、题干、课本知识。
地理应该是最轻松的一科,主要靠思考和理解,弄懂原理就解决大部分问题了。有不懂的,及时问问老师或者同学,不懂也没关系,学到后面你或许就豁然开朗。(虽然高考后豁然开朗只能增加痛苦)
做地理题,信息是最重要的一点。地理的非选择题信息(或者说答案)一般在图中有所提示,所以千万不要忽视题目所给的地图或图表提供的每一项信息,因为几乎每一项信息都对应着一条或者多条答案。
此外,答题语言力求简洁、学科化,要简短有力,不要重复啰嗦。重复啰嗦让人觉得思想混乱。注意不要答非所问,仔细阅读问题指向,尤其是材料信息量大时,否则会前功尽弃。比如优势区位和区位条件;问你A地别说成B地了。
总 结
● 文综答题要控制好时间。选择题三十分钟,选修题十几分钟,你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步调。
● 调整好心态。平时学好背好,考试前过就会轻松一点。考试就是对知识的重复,充分利用“所有考试都是为高考服务”的关系。
● 多看看课外书,看看学术性的历史和高中历史有什么不同。多看看报刊,实际中的政治和中国意识形态政治书读本有什么不同。多看看周围,现实中的地理和书本上的地理有什么不同。(高三可以忽略)
●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知识是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不要被答题套路搞得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文章来自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