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爷说:
今天熊想推荐大家看的这部神片,熊找不到理由,准确来说,它不需要理由。
它伟大到熊无法用只言片语形容——
近期被热议的豆瓣9.0分纪录片:《火山挚恋》。
两个用生命去追逐火山爆发的科学家,用硫磺和岩浆书写最浪漫的爱情。
话不多说,和熊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Sir电影
ID|dushetv
火山挚恋
Fire of Love
这不是什么新出炉的科幻片(话说确实还没什么拍火山的大片
),而是国家地理出品的纪录片。
不同于以往随时截图可当壁纸的风光片,这次聚焦的是一对火山学家夫妇的“罗曼史”。
从1966年拍到了1991年,整整25年。
两人“公费旅游”的地方,有且不仅有茂纳罗亚火山、尼拉贡戈火山、克拉夫拉火山、圣海伦斯火山、富尔奈斯火山、乌纳乌纳火山……和众多火山。
简直是一次火山风光近距离团建大会。
是哪家制作团队这么厉害,面对危险的火山,敢这么近地拍这么久?
没别人了,导演和摄影正是这对法国夫妇——
卡蒂娅·克拉克特与莫里斯·克拉克特。
随着这部“深度封存档案”重见天日,我才知道。
这部纪录片,明明白白就是夫妻俩的死亡倒计时。
可对他们来说。
被铭记下的盛烈赴死,亦是一次永恒的新生。
01
陪我跳支舞吗,在火山口
摊牌了,一段三角恋。
只不过,这段恋情里,最受偏爱的是脾气最爆的那个。
追风少年莫里斯,7岁就去看过自己的“初恋”斯特龙博利火山,大受震撼。
在读地理学的19岁时又去看了一次,欣喜又寂寞(没人陪他)。
叛逆少女卡蒂娅,出“管教所”后,第一次看到岩浆流和火山爆发是在埃特纳火山。
岩浆在傍晚流窜的样子很美。
美到她一股脑“改邪归正”,考上大学、读化学+地质专业。
人会爱上自己所知的事物,却更爱未知的事物。
这也是莫里斯和卡蒂娅众多恋爱版本的不变的精华——
两个寂寞的人,“臭味相投”了。
这地质学家和化学家的恋爱,也甜,但更多几分刺激。
1968年,两人拉上好友兼化学博士的罗兰,带着补助金和捐赠的车,组团到冰岛的火山开了个大。
刺激是真够刺激。
在火山岩上煎鸡蛋,秒熟。
把岩浆团成球,来一个人造火山岩蛋。
像到湿地感受氛围一样,下脚蹚蹚“火”。
危险也是十足危险。
二手越野小破车抛锚了27次,然后撞毁了。
莫里斯还掉进了火山泥里,他右脚踝的皮肤像洋葱一样剥落。
140℉(60℃),莫里斯笑称这是对火山学家的“洗礼”。
他们当然不只是玩乐,或者简单的冒险。
随着板块构造论与大陆漂移假说的确认,火山学有了新的突破。
火山学是一种观察科学,靠得越近,观察地越清。
要多近?
喏,这么近——
△ 就算穿着防护服,看着都打哆嗦
甚至需要手动测量地表温度的动态变化,感受土质松动程度和细微的区别。
这可不是在办公室喝喝咖啡、看看数据、写写报告就能完事儿的。
实地考察格外重要。
就这样,两人成了火山学家中的“流浪艺人”“火山跑者”,以地球的律动为生。
他们还开了一个跑团——火山神团。
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和面包,看着世界上最美的风景。
将火山震动前后的气体采样装入气瓶,绝不是简单的工作。
长长的导管相互连接,还需要保持很好的气密性。
不仅会失败很多次,还会造成很多尴尬——
毕竟这火山,它吃裤子呀。
穿着长裤爬上去
下来时只剩短裤和内裤
运气好裤子没被吃到尴尬部位?
等测试头盔坚硬程度时,你也逃不出莫里斯的“魔爪”。
为什么两人沉迷于火山?
二战后,表面进入和平轨道的的世界,其实波谲云诡,很不太平。
美苏冷战,局部热战。
1967年11月19日,美国在越南南部投了两枚蛇眼炸弹,那是法国在中南半岛的殖民地,莫里斯和卡蒂娅还加入了游行大潮,他们的照片出现在人民报的头条。
看似危险的的火山,反而是个避世的“安乐窝”。
△ 真·火口的两人
02
只要火山,只要你
1970年结婚后,两人决定一生不要孩子,自此人生只有火山。
也只剩彼此。
如莫里斯所说,“每座火山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独一无二”。
当时的火山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克拉夫特夫妇或许将“火山”当成了爱人和孩子,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而生命周期却随着地壳运动而难以预估,因此,他们不想用条条框框的分类误导后来的学者。
于是,他们只按照颜色进行了简洁的分类:红火山和灰火山。
红火山由玄武岩组成,由于板块分离,海底温泉,岩浆涌出,填满地球运动时造成的缝隙,创造出新的陆地 。
比如尼拉贡戈火山属于红火山,温度高达1200℃。
卡蒂娅像聆听情人的呼喊一样听一块岩石的动静,像抚摸情人的皮肤一样,抚摸火山岩的褶皱。
发生溢流时,岩浆像河流一样流过山谷,成为一条血金瀑布。
任何CG特效都模拟不出的浓烈与壮美。
卡蒂娅和莫里斯在这里带了两周,观察它。
近距离观察其实很危险,岩浆会突然在几秒钟流下十米。
像飞溅的血浆一般浓稠,闪着金光。
两人像是“地狱行者”一样,无限靠近地狱的入口,在周围观察、感受。
两人观察世界的角度各有不同。
卡蒂娅像在大海中精准捕捉小鱼的鸟,她喜欢用相机捕捉事物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和事物之间的关联。
莫里斯像一览众鱼小的海豹,看重宏观的整体,他喜欢用动态的影像捕捉转瞬即逝的奇观。
卡蒂娅最怕看不到莫里斯的踪影,害怕他掉进岩浆里。
因为几乎不会溅出水花,就悄无声息地死于非命 。
幸好,红火山岩浆是有迹可循的,很少有人死于红火山的溢流。
也多亏如此,这两位火山流浪艺人才能带回如此多的“作品”——
甚至,还有诗歌。
我们躺在深渊的边缘沉思
这个现象使我们不断颤抖
蜿蜒的金红河流流入大海,在海底冷却、凝结,又周而复始。
创造力,让他们模糊了科学与艺术的边界。
这并不是说他们不“科学”。
只是这科学实验,总是性命攸关。
1971年,他们在印尼研究世界最大的硫酸池。
莫里斯又心生一计:
上船!进发!
身为化学家的卡蒂娅和米歇尔一听都傻了,那可是强酸,腐蚀性极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但地质学家莫里斯冲呼着上船,卡蒂娅本想“冲冠一怒为蓝颜”。
他们用100法郎买下一艘二手的橡胶艇,最终莫里斯和朋友进入硫酸池内部。
两人小心翼翼地划着,不敢翻起丝毫波浪,终于来到了湖心。
结果,实验时,强酸溶解掉了钢缆,腐蚀掉湖底的样本瓶子。
任务结束了,刺激的在后头。
逆风将他们吹离河岸,泛着气泡的茫茫硫酸河上,他们要用三小时回去。
岸边的卡蒂娅非常生气,但莫里斯用尼采的话宽慰她。
“傻子就是一无所有,只剩理智的人。”
因为美的背后,总承载着暴烈的危险。
但只要是跟你在一起,我甘之如饴。
我想过着精彩而短暂的一生
胜过漫长而无趣的人生
愿意为了火山之美舍身
03
只愿火山不杀生
《指环王》里,魔戒制造于摩多末日火山,也要销毁于此。
火山是创造之源,也是毁灭之始。
它像一颗不定时炸弹,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1977年,莫里斯和卡蒂娅受电报召唤再去尼拉贡戈火山时。
连他们都震惊了:
那是一次不寻常的爆发,岩浆的流速每小时60-70公里,100多人被岩浆的吞噬......
为避免更多人落入恶魔的锅炉,两人再次来到地狱的入口。
在火山岩的洞穴里爬行,勘探,深入了火山的肚子里。
而越接近,越无力。
相比于火山的漫长寿命,人的寿命只不过是一个瞬间。
两人曾前往一座新生的印度尼西亚火山。
它太年轻了,才52岁就开始闹脾气。
它的“老爹”——原生火山喀拉喀托火山在1883年爆发,引发了海啸导致36417人丧生。
海啸从海床上掀起了一片珊瑚,将一艘殖民时代的荷兰蒸汽船冲刷到内陆两里处;火山灰散落全球各处,让日落更加壮观,甚至被描绘成了名画。
“儿子”虽年轻但脾气不小。
它每三分钟就要爆发一次,两人交替观察火山弹。
在夜里,火山弹是红色的,弹射轨迹清晰可见,很容易观察、并及时通知政府是否要扩大驱散村民的范围。
但两人必须完全同步,只要一个差错就会让对方付出代价。
不过相比于“杀人火山”灰火山,红火山都算是温柔的了。
震撼程度,稍微读下这组数据就能大概感受:
火山灰云喷发到30-40公里高,火山碎屑涌浪的速度,高达每小时一千公里,它可以在数秒内摧毁方圆40公里内的东西。
那有没有办法避免呢?
其实许多天灾,亦有人祸成分。
在1985年的11月13日,路易斯火山大喷发。
泥石流趁居民们熟睡时吞没了村庄。
卡蒂娅抵达现场,所望之处,浮尸遍野,寸草不生。
有嚎啕大哭的丈夫,他的妻子儿子都被冲走了,只剩孤家寡人;有悲伤的母亲在寻找头骨,骸骨,却没有她要寻找的家。
这2.5万人本有机会逃过死亡。
早在同年10月7日就有报告指出,火山爆发有100%的几率会发生泥石流,对阿梅洛和周遭城镇构成巨大威胁。
卡蒂娅和莫里斯提出要进行避险,但是决策者认为成本过高。
于是,在卡蒂娅抵达灾难现场、心碎不已的当天。
莫里斯在外奔走宣传有关火山的电影。
它的风险性、破坏力,以及……
创造力。
人们又在火山岩上创造新的生命——
插秧、割麦、足浴、制工艺品、祈福……
火山灰却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壤,能种出巨无霸红萝卜。
“火山不再杀生是我们的渴望。”卡蒂娅说。
而人类在火山面前力量下太渺小了,只能靠书写和摄影留下来。
卡蒂娅和莫里斯共亲临火山爆发现场175次,每一次他们都尽可能靠近爆发中心。在不断挑战极限见到火山口的奇景后,两人心中不断增长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也做好了随时赴死的准备。
——搜狐网
1991年6月3日,在近距离拍摄日本云仙岳火山爆发时,包括克拉夫特夫妇在内的43人研究团队被突然爆发的碎屑流卷走罹难。
一个抛下摄像机的记者捕捉到了这个画面。
根据涌浪的痕迹显示。
在爆炸发生前的一刻,莫里斯和卡蒂娅仍然在一起。
他们找回了两件遗物,一架摄影机和一只手表。
时针停在4:18分。
而就在夫妻遇难的十几天后,菲律宾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
不仅火山早期预警系统发挥作用,夫妇俩的火山避险教学片成功说服当地政府及时撤离数万居民,让此次爆发造成的伤亡远小于1985年鲁伊斯火山爆发。
桦树博客下载各大网赚资源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