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真的需要海外军事基地吗?
一个国家要具有国际影响力,就得为国际社会做点贡献,就像古代的乡绅富户,总得为村子修个桥铺个路,建个祠堂什么的,才能有号召力。做贡献可以有很多形式,而对外援助可以说是其中很重要的内容,当今所有的大国“富户”,多少都要对那些穷国弱国来些援助,否则就很难保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飞虎队”就是为中国人
所熟悉的美国“援华项目”
中国自己就曾经是国际援助的受益者,抗战的中后期,来自美国的援助使中国挺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时间。尽管对华援助只在美国对外援助中占有很少的比例,但仍然弥足珍贵。不过,由于国民党政府对美国援助的依赖太大,美国也就拿到了干涉中国内政的话语权,影响了蒋介石的许多决策,老蒋对此非常恼火,还不能翻脸,可见这个“援助”的力量之大。至于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更是让美国拥有了影响西欧事务的权力。
▲中国商务部2016年公布的对外援助标志
新中国成立之初,除获得了苏联和东欧国家承认外,在国际上是比较孤立的,为了能够打开局面,扩大国际影响力,也需要进行对外援助,重点自然是亚非拉的穷哥们。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始于苏伊士运河危机时期的埃及,因为要收回运河权益而与英法发生战争的埃及得到了中国440万美元的援助,以及钢铁、粮食等物资支持。1959年,中国向遭遇灾荒的几内亚提供了5000吨粮食的援助,并且派出农业专家教授水稻培植技术,这个刚刚独立一年的小国藉此度过难关。
50年代后期,阿尔及利亚的反法独立运动高涨,中国向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提供了价值约7000多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军火和现汇援助,还积极帮助阿方训练军官,传授中国军队的经验。阿方也不断派遣军官来华学习,中国方面安排了专业教官进行培训,甚至中国的领导人都曾亲自授课,此举开创了中国对非洲国家军事援助的先河。
到了6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开始大幅上升,原因也很简单,非洲国家多嘛,在联合国大会这种一国一票的场合,让更多的国家站到自己一边,就更有可能赢得符合自己利益的议案,这个账是很容易算清楚的。从60年代开始,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急剧增多,这其中对外援助的功劳颇大。
中国向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提供的援助包括粮食、钢铁、水泥等物质支援,也有贷款、医疗、体育等形式的援助,还有直接进行建设的形式——工厂、铁路、公路、体育场等“中国建设”在许多非洲国家都能见到,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坦赞铁路莫属。
坦赞铁路连结坦桑尼亚原首都和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与赞比亚中部城市卡皮里姆波希,也称为“自由铁路”,在西方国家和苏联均不愿开建的情况下,中国主动接手,耗资约5亿美元,在1970年至1975年间建成,1976年投入使用。这条铁路对于坦赞两国来讲都有着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在2010年,坦桑尼亚球迷正是通过这条铁路前往南非观看世界杯。
▲坦军装备大量中式武器
可视为解放军的非洲大弟子
对坦桑尼亚,军迷们印象更深的可能就是号称“非洲解放军”的坦军了。坦桑尼亚长期接受中国的军援,包括武器装备和人员培训,无论装备还是战术风格,均与解放军相似,战力在东非属于上乘。1978年的乌坦战争中,在中国顾问的帮助下,坦军凭借一水的中国武器打败了乌干达的独裁统治者阿明,顺带还把给乌干达帮忙的卡大佐给打了个鼻青脸肿,一举“解放”了乌干达。
▲联合国2758号决议的表决地图
绿色为赞成国
整个60年代中国对于非洲的援助产生了实际效果,在1971年10月25日的联合国大会表决中,通过了恢复新中国地位的“两阿提案”,76:35的投票结果凸显了非洲26张赞成票的重要性,非洲也是投赞成票最多的一个大洲。
▲直到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仍然占大头
建国后的三十年里,中国的对外援助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超出国力范围,不顾实际条件的问题,据统计,1971年中国援外资金已经占到当年中国财政支出的5%,1972年达到6.25%,1973年突破了7%,以至于连“三五”、“四五”计划都受到了很大影响。这种情况从70年代末慢慢有了改变,对外援助更加符合经济规律,更加理智,援助也不再仅限于国家直接出面,而是有了更多的形式。
改革开放后,精明勤劳的中国商人开始到非洲淘金,为什么要去非洲呢?发达国家固然先进,条件也好,但很多产品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劳力成本高,想要赚到钱也不容易。而非洲资源丰富,市场空白多,劳动力更是相当廉价,而且还没什么竞争对手,虽然条件差了点,但财富的吸引力还是促使中国人以另一种形式踏上了非洲的土地。
▲在加纳开采金矿的中国人
他手里的金块约700克
是金矿一天的产量
尽管国家出面的援助依然存在,不过以企业甚至是个体商人为主,前往非洲各国投资、建设和贸易渐渐成为主流,看上去这只是在做生意,实际上也可以视为一种民间自发的“援助”——商业其实就是一个双赢的合作,能给双方都带来财富,而且效率更高更持久,是更加符合人性和经济规律的模式。
但非洲普遍较为糟糕的现实条件还是会带来不少麻烦。很多非洲国家的治理能力不佳,治安状况差,甚至腐败丛生。基础设施也很落后,像坦赞铁路这样由中国建设好的交通线,二十多年后也变得破败不堪,收回贷款都困难,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国家并不善于管理。另外,劳动力虽然廉价,但文化素质确实也不敢恭维,文盲大大的有,就“种族天赋”而言,也远不如中国人勤劳。
▲约翰内斯堡,一名黑人在与福建老板讨价还价
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后,
中国民用品大举进入南非,受到广泛欢迎
不过,在财富吸引下,总还是有人会选择冒险,咱们中国人通常都被认为是追求稳定,甚至都不愿意离开老家,不过那是在商品经济长期受到人为压抑的结果,当追求财富不再受到鄙视,商业不再被压制时,中国人一样能成为冒险家去全世界闯荡,这正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之一。
经过了早期由个体商人经营服装鞋袜这样的低端产品阶段之后,有实力的国企(当然国企往往是带着任务来的)和民企也来到非洲,向制造、电信这些高端产业进军。以电信为例,2008年,中兴独家获得了埃赛俄比亚电信全网承建工程,当时埃塞俄比亚只有不到70万移动用户,占人口比例还不到百分之一。而到了2015年,拥有1亿人口的埃塞俄比亚,手机用户已经达到5000万,增长了近100倍,不仅中兴有的赚,这个国家更是从中受益颇多。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马敦•杜尔评价道:“有了中国,非洲电信发展状况就不同了。”
▲马里军警在骚乱中保护华侨
但很多非洲国家连这个基本的政府功能也没有
不过这个数据的巨大增长并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的,即使是在埃塞俄比亚这样状况相对好的国家,中国的电信企业也经常受到“信号不好”的抱怨,不过,中国企业也有话说:“我们能保证网络的质量,但是你得保证我们的基站有电用啊……”。在日常经营中,还会遭遇非常规手段,有时自己也得使出非常规手段,举几个例子——
某中国企业的客户经理陪同客户准备参加展会,客户突然被拉上了一辆停在路边的小车,客户经理想要阻止,却被踹倒在地,眼看小车扬长而去……
某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因为被竞争对手在非洲某国挖走太多人才,直接把对方的人力资源主管绑起来揍了一顿……
中兴南非二处的某负责人甚至碰到过有人直接冲到他们的车上抢客户的事情,情急之下,这位负责人只能仗着膀大腰圆大吼一声,“谁再敢动,老子把他给干了!”才算镇住场面……
至于在那些还有战乱的国家,要搞这种基础建设更是难上加难,甚至要冒生命危险。
现在已经有100万中国人在非洲工作,关于他们的故事,往往只会看到媒体的文字报道,而关于这方面的影视剧几乎没有,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因为在今天,《中国推销员》就要上映了,这电影听上去好像是《中国合伙人》一类的“商业励志片”,而实际上讲的却是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冒险故事”。
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在还处于内战状态的非洲某国(至于原型是哪个国家,大家看了电影可以去猜猜),中国电信企业“DH移动通讯公司”,这当然是虚构的名称了,力图要拿下该国的电信建设大单,这个任务就是落到了“推销员”严键(由小鲜肉李东学扮演)身上。但这位中国推销员却意外陷入了夹杂着商业竞争和政治权谋的混战中,他被竞争对手构陷,被间谍追杀,被总部的官僚抛弃……,这个原本普通的中国青年,能顺利完成任务吗?
《中国推销员》是中国电影人向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真诚致敬的电影,有真实原型,不仅有精彩的战争场面,情节紧凑,还试图揭密战乱的幕后操盘黑手,解读国际商战背后的大国政治搏弈,具备国际大片的视野,展现了非洲风情、战争场面、爱情故事等多线索多元素,除了情节好看以外,昔日的拳王迈克尔·泰森和格斗影星、合气道大师史蒂文·西格尔的加盟更是令影片大为增色。
在预告片中,最让人动容的一幕当属严键打着五星红旗穿越火线的情节了,这正是取材于一位山东藉商人的真实经历,影片的灵感和很多情节其实就来源于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员工在非洲的真实故事,基本上都是有据可查的。电影的创作人员在编写剧本前,采访了数家电信企业从总部到欧洲和非洲的一线员工,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有这样基础,《中国推销员》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在不久前结束的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闭幕式上,本片更是拿下了组委会大奖。
▲坦克加悍马,攻城加巷战
这场面够劲爆吧?
对于军迷们来讲,影片中的战争场面值得一看——陷入战乱的国家,坦克、大炮、飞机、机枪、火箭炮等武器轮番登场,火力全开,豪华的演员阵容,拳拳到肉的近身格斗和宏大的战争场面,令影片充满了悬念刺激,精彩纷呈。而且剧组还真实体验过这种感觉——在突尼斯拍摄期间,在当地就遭遇过四次恐怖袭击,其中一次甚至出现过剧组成员被枪指头的危险情形,靠着大喊“我是中国人”才逃过一劫,因为拍摄太危险,还一度被中国使馆召回,最终是在特警部队持枪保护下才完成拍摄。
▲利比亚撤侨行动中
530徐州舰为运载中国侨民的希腊邮轮护航
看到这里,估计你一定跃跃欲试要去看电影了吧?不过,电影虽然精彩,可有个问题始终存在——中国的企业和商人们总是这么以身犯险似乎也不是长久之计,虽说“富贵险中求”,但“和气生财”不是更好吗?尽管中国从来不搞殖民主义那一套,但为自家人提供点实在的保护总是需要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壮大,这个愿望也许离实现已经不远了——海军赴利比亚和也门的撤侨行动,就是中国武装力量在海外存在的前奏。
▲南非的中国商人自组保安队
这一波人马威力不小
相比英美法这些在世界各地多少都有军事存在,而且海外行动经验丰富的老牌列强,中国在海外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即使强悍如美国,也不总是直接出动军队去保护本国公民的,更多的时候要依靠类似黑水公司这样的民间安保机构,现在中国也出现了不少民间安保企业,有些海外华商也会自行组织武装护卫队,在不便于动用国家军队的时候,这些形式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中国的企业和商人有了充分安全保障,就能更加放心地到世界各地去开发和经营,像汉唐时期那样的冒险精神和开拓意识将重回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这也许比单纯赚到一些钱或搞到一些资源更加重要和深远。
话不多说,还是先来看口碑视频吧,听听观众们的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
搜狐号凤凰图片编辑部mp
旁观中国
深圳特区报
商务部网站
万花镜
进入桦树博客下载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