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数密码的10000种组合-创造稀缺是一切短视频爆火的流量密码|6万字系列连载中No.3

桦树

6万字讲透短视频玩法和流行逻辑系列第3篇:稀缺原力

忘掉算法,重回内容

内容创作干货持续输出的第3篇

之前聊短视频内容的价值,分实用价值和情绪价值,以后有机会再继续深入,本篇来聊一个“互联网传播”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内容价值不太清楚的小伙伴,可以去复习一下:‍‍

《》

《.》

既然提到价值的提供,那么就势必要研究相对应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内容值得提供?

既然我们是内容生产者,要想源源不断把用户变成粉丝,那必须坚持生产“有市场”的内容。

越有需求的内容,越有市场。

所以,我们在去策划内容的时候,必须先明确哪些点是“有市场”的,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再去创作内容。

如果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设想一个场景。

比如我们每周末都要去逛一个固定的商场,这个商场的商铺、活动、置景一直没有发生变化,不超过3个月,我们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商场“没意思”。

究其原因是,我们逛商场的期望值,是希望遇到“新的变量”,但如果没有变量产生,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感官疲惫。

所以首先我们要确保,解决掉用户感官疲惫的问题。

只要解决掉感官疲惫,就可以了嘛?

接着上面逛商场的场景来说。

如果我们在逛商场的时候,发现有一家原来的拉面店倒闭了,新开了一家其他拉面店,虽然有了变量,甚至刺激了我们感官上的改变。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足以支撑我进入这家新的面店。除非这家新的面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即所谓的差异化。‍

所以,作为商场的招商而言,不仅要消除用户的感官疲惫,还要保证足够的差异化竞争。

用户刷短视频的过程,就像是在逛商场,在花费自己的时间,不断寻求新的感官刺激,和以前没有看到过的新鲜玩意儿(差异化)。

那么创作内容,寻求有市场的内容, 也一定有更科学的方法。

如何做出有差异化和冲击人体感官刺激的内容,这就是稀缺原力。

所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放在短视频的创作领域,同样适用。

我将分别用以下6个不同的方法,尝试用科学的角度,解决稀缺的问题。

反向认知|反转设定|植入反常

构建反差|赛道交叉|逆向思维

这里我要插一句,会做内容并不等于能做内容,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能力,会做内容是策划思考层面的,能做内容则是拍摄剪辑文案操作层面的。

1、反向认知

反认知的话题,所有人几乎都听腻了,为什么?

因为听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难得根本原因是,对创作者原本的认知要求能力跟强。

你既要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还不能胡说,要有理有据。说的让别人心服口服,本身就是一个极高的要求。

那么说简单一些,只要你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你就可以引来一波流量。

反认知的重点在于,大众认知下的相反观点。

举例来说。

「大多数人都认为女生应该从小学习舞蹈,当你说“女孩子10岁以下千万别学舞蹈”,这就立马吸引了很多家长注意,但吸引来之后,你凭什么让观众相信你」

「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学好英语,如果你说“让孩子学英语就是在浪费他的成长”,再加上一些另辟蹊径的观点,稀缺性便产生了。」

「所有人都认为明星是很有钱的,你说“现在的明星都快穷死了”,你就创造了稀缺。」

但是,反认知只是你打开流量入口的金钥匙,这条长长的路,你必须要有足够的燃料,才能不辜负金钥匙给你开的好头。

2、反转设定

一切拥有剧情或者故事线的内容,反转设定就是流量密码。不论vlog、不论搞笑剧情、不论脱口秀、不论段子、不论混剪。

说四个典型案例。

第一个「疯狂小杨哥」

第二个「大圆哥」

第三个「陈翔六点半」

第四个「屌丝男士」

可以说,这四个人以及背后的团队,都是把玩反转设定的武林高手。

「他说给我做一只烤全羊,画面一转,是一朵生花菜拼起来的“羊”」

「加伟喊大圆哥喝一罐啤酒,画面一转,不是一个易拉罐,而是一个超大的化工罐」

「猪小明顶在奔驰车前面非要送冷檬回家,冷檬几番拒绝,猪小明好死赖磨冷檬终于同意了,结果是冷檬的车」

「大鹏在公交车上喊“为什么没有人给老人让座”,说着站起来就拉着大妈说你上我这儿坐,然后把自己旁边的一个老爷子扒拉起来,让大妈坐下来」

这四个只是我凭借之前看过的记忆,随便想到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多去研究一下他们的作品。

重申一句话:你的对手能教你的,超过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位老师。

接下来,我将从感觉和科学两个层面,来告诉你,如何在你的内容当中设定反转。‍‍‍‍‍‍‍‍‍‍‍

(1)感觉‍

人在生活、工作等经历中,能够不断汲取知识,变成经验,这些经验,包含很多方面。

比如你开车,看到前方路边不远处有一个人,你可能会下意识降低车速,因为你可能觉得他要碰瓷或者过马路,你在下意识提前规避风险。‍‍‍‍‍‍‍‍‍

这就是你的感觉,换句话说,人,天然在某些方面,拥有一些属于自己的预知能力,好像也有人把这个叫做第六感。‍‍‍‍‍‍

所以,从内容来说,当你向观众展示了前1/2内容之后,观众其实下意识会在脑海当中,预知你后面1/2的内容。‍‍‍‍

如果说,你的后1/2内容,与观众预知意识中的1/2内容,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那么恭喜你,反转设定,就成功了。‍‍

所以,如何利用感觉来设定反转?‍‍‍

首先这个,因人而异,受每个人自己特殊的感觉支配。‍‍‍‍

其次当你策划出一个看似正常的内容之后,在每一个可能被观众预知到的行为或结果上,做足手脚。

把你认为观众正常情况下,会出现的感觉全部推翻,然后换一个完全想不到的感觉。

如此,恭喜你,这个反转的设定,就成功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

我的内容里,有一段是闺蜜要给我做一盘番茄炒蛋。

在后面的画面里,我们要出现,关于这段前提内容的阶段结果,即闺蜜给我做番茄炒蛋的结果。所以这个时候,利用感觉来策划:‍‍‍‍‍

a、正常感觉情况:一盘正常的番茄炒蛋‍‍‍‍

b、感觉初级微调:一盘番茄酱炒鹌鹑蛋‍‍‍

c、感觉高级大调:喊来一个名字叫番茄的抠脚大汉炒鸡蛋‍‍‍‍

感觉的调整,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只要你能脑洞大开,最终出现的结果,与观众感觉的偏离度越高,你就越成功。‍‍‍‍‍‍‍‍

(2)科学‍‍‍

科学层面来说,我们就要利用好创作工具。‍‍

第一步是设定好对立面,第二步设定转折。‍‍‍‍

举例来说,我们要先在内容中设定一个对立面,可以是当事人与其他人、物的对立。‍‍‍‍‍‍

我到一个煎饼摊和老板说要买煎饼,老板问我要几个,要什么样的。‍‍‍‍

一个买一个卖,一个买家一个卖家,对立面存在了。这里要注意,对立面不是冲突,冲突后面会专门来讲。‍‍‍‍‍‍‍‍‍‍‍‍‍‍‍‍

然后紧接着,设定一个转折。

这个转折要与原本存在的剧情,产生足够的偏离度。

“我问老板,把他的摊子买下来要多少钱?”‍‍‍‍‍‍

你看,从原本我应该说买什么样的煎饼,变成了我要买下来他的摊位。‍‍‍

偏离度即产生,反转也就出现了。

用科学的方法设定转折,显然容易得多,以下案例供参考、消化、学习:‍‍‍‍

a、因为喜欢她,我每天下班去公司楼下的猫舍,今天,第103天,终于把她变成了我的女朋友。然后画面告诉你,这位女朋友是一只纯种的布偶猫。‍‍‍‍‍‍‍‍‍‍‍‍‍‍‍‍

b、我花了39块钱,就来到了这个四季如春的世外桃源,有室外温泉,有热带雨林,有小动物们,然后画面一切,发现是一个大型的洗浴中心。‍‍‍‍‍‍‍‍‍

反转的出现,可以用文案、画面来表示。‍‍

3、植入反常‍‍‍‍

什么是反常?‍‍‍‍

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与自然的和正常的现象相反的;不正常的某些东西或现象。

之前在线下,经常有小伙伴,分不清反常与反转,觉得反转的出现,就是反常。‍‍‍‍‍‍‍‍

其实刚开始我也有些糊涂,但随着逐步研究得越来越多,实操得越来越多,也就清楚了很多。‍

番茄炒蛋的反转可以是番茄酱炒鹌鹑蛋,可以是一个叫番茄的抠脚大汉炒鸡蛋。‍‍

但这些,都在正常的思维路线之下,反常,是区别于正常。‍‍‍‍‍‍‍‍‍‍‍‍‍‍

正常情况下,番茄炒蛋都可以是上面说到的情况,但如果你去吃掉在地上的番茄炒蛋,那就意味着反常。‍‍‍‍‍‍

所以,反转意味着另一个正常的结果,而反常,则意味着另一个不正常的结果。‍‍‍‍‍‍‍‍‍‍‍‍‍‍‍‍‍‍‍‍‍‍‍

如果说再简单一些表达,就是我们学会在内容里面,添加那些大众一般情况下,没有见过的东西。‍‍

我们很容易看见吃饭的餐具,但很少见比人还大的刀叉碗筷。这是道具的反常。‍‍‍‍‍

我们很容易用纸巾擦掉掉在地上的冰淇淋,但很少见有人会趴着把地上的冰淇淋吃掉。这是行为的反常。

我们很容易见到一个说话温柔且长相柔美的女生,但很少见一个长相柔美的女生说着极具磁性的声音。这是性格的反常。‍‍‍‍‍‍‍

道具、行为、性格,都非常容易体现反常。‍‍‍‍

当然,内容的无边界,一定会让更多小伙伴,找到更多拥有反常的点。

4、构建反差

四反的最后一个,反差。

反差的理解,相比前面说到的反转、反常和反认知,可能更难,那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理解反差。‍‍‍‍‍‍‍‍‍‍‍‍

还是替换元素。

我们想一下,之前说到的故事,里面有哪些元素,人物、时间、场景、行为、情境。‍‍

想要构建反差,将故事中的核心元素进行替换,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故事。

但我们要将时间这个元素排除在外,因为时间本身,是不存在的,我们更不容易从内容当中替换掉这个元素。

(1)人物替换‍‍

一个养猪的抠脚大汉,换成一个美女。

一个上高中的少年,换成一个老爷爷。‍‍‍‍‍‍‍‍‍

一个讲课的中年老师,换成一个小朋友。

将原本故事线当中的人物,换成从感觉上来说,感到不太适合的另外一个人群,人物反差就出现了。‍‍‍‍‍

(2)场景替换

在情感沙龙上讲爱情哲理,换成在学校课堂里面讲。

在自己的房间里唱歌跳舞,换成在商业广场上展示。

在野外森林露营,换成在万达广场露营。‍‍‍‍

将原本故事线里的场地场景,换成另一个与之可能完全不相关、甚至对立的场地,场景反差就出现了。

(3)行为替换

我弹着吉他给一个女孩表白,替换成弹着吉他和一个女孩提涨薪。‍‍‍‍‍

我在办公室里面办公,替换成在办公室里做菜。‍‍‍‍‍‍

我在网吧里面打游戏,替换成在网吧里看春晚。‍‍‍‍‍‍

当你在原本的场景下,不做该做的事儿,而是转化了一个新的行为,此时就出现了行为反差。‍‍‍‍‍‍

(4)情境替换

这个可能会难理解一些,我们把一种情境下发生的感觉,替换到另一种情境下,前提是这两种情境原本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举例来说:

饭店服务生服务客户的情境,和我在家伺候老婆的情境,对应关系都是一对一,那就可以做出:用五星级酒店服务生风格在家伺候老婆。‍‍‍‍‍‍‍‍‍‍‍‍‍‍‍‍‍

迪士尼动画片人物音乐剧风格,和我在学校给孩子们上课,那就可以做出:用迪士尼音乐剧风格在课堂和孩子们互动。‍‍‍‍

看完案例,可能会觉得,情境替换,是一个容易理解,但不容易做到的反差技能点。‍‍‍‍‍‍‍‍‍‍‍‍‍‍‍‍‍‍‍

但如果能在已经确定好的内容情境当中,找到一个其他大家日常能感知到的情境,进行替换,情境反差,是最容易突出效果的一个方式。

以上,通过人物替换、场景替换、行为替换、情境替换,分别可以实现人物反差、场景反差、行为反差和情境反差。

反差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稀缺的出现。‍‍

5、赛道交叉

我在线下培训的时候,经常说一个知识点,叫做“内容交叉”。

大概意思就是说,做汽车测评,可以用“汽车X美食”,我在不同的车里吃东西,看看哪个车里吃饭,氛围感和对车的保护更好。‍‍‍‍‍‍‍‍‍‍‍‍‍‍‍‍‍‍‍‍‍‍‍‍‍‍‍‍‍

当然,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初级的知识版本。‍

而今在讲到赛道交叉的时候,其实也不尽是赛道。

因为有些赛道等于行业,如汽车、美食;有些赛道是形式,如剧情、测评等;甚至有些角色也可以成为赛道,比如颜值达人、明星等。

因此,这里的赛道,你可以理解成为:形式、行业、内容、角色等一切你可以想到的,有关内容的分类词。‍‍‍‍

如今在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创意被挖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对创作而言,发现创意的时间成本就会越高。‍‍‍‍‍‍

同样的十个阿拉伯数字。‍‍‍‍‍‍‍‍‍‍

如果是个位数,就只有10种可能。‍

两位数,就拥有了90种可能;三位数,拥有了1000种可能;四位数,拥有了10000种可能。‍‍‍‍‍‍‍

所以,组合的利用,可以让我们增加挖掘差异化创意的概率。‍‍‍‍‍

赛道交叉的出现,虽然看起来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在大量刷短视频的时候,其实会发现,并不少见。我们来找一些案例。‍‍‍‍‍‍‍‍‍‍‍‍‍‍‍‍‍

「比如小A说财经,就是典型的“美女X财经+口播”形式」‍‍‍

「比如胖超说艺考,就是利用了“搞笑剧情X音乐(艺考培训项目)+偷拍”形式」‍‍‍‍‍‍‍‍‍‍‍‍‍‍‍‍‍‍‍‍‍‍‍‍

「比如痞幼,就是“美女X机车+第三人称视角拍摄”形式」

赛道交叉落地成功的账号,多如牛毛,作为创作者,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发现更多不同的组合。

如何利用好,就提前先把你所能想象到的“赛道”,也就是形式、行业、内容、角色等一切可以划出的分类说明词,列举出来。‍‍‍‍‍‍‍‍

然后根据自己的内容,去找到更多可能实现,并有能力操作的组合,通过赛道的交叉,做出差异化,实现稀缺。

6、逆向思维

之所以把这个放在最后,是因为逆向思维,是受个体思维能力局限最大的一个思考模式。‍‍‍‍‍‍

逆向思维最早被用在商业营销中,比如早些年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伦敦裁缝店的故事。

说伦敦某条街上,有三家裁缝店。‍‍‍‍‍

第一家的广告语写道:“本市最好的裁缝店”。‍

然后第二家随即打出广告:“本州最好的裁缝店”。

按照我们的正向思维来说,如果我们是第三家裁缝店,可能我们打出的广告是“本国最好的裁缝店”。

但是第三家裁缝店的老板,是非常有逆向思维的一个人,他打出的广告是“本街最好的裁缝店”。‍‍‍

结果,第三家成了生意最好的裁缝店。‍‍‍‍‍‍‍‍‍‍‍

这就是逆向思维在商业领域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现实社会中当然不会这么简单,案例的作用是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在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当中,我们不需要把这个思考模式想得特别复杂,只需要降维理解、降维使用即可。‍‍‍‍‍‍‍‍‍

所以呢,我提一个比较讨巧的方式,寻找动作或者结果的反义词。‍‍

比如应该站,就用应该坐来表达;做好吃的,那就做难吃的;该非常帅,那就变成非常邋遢。‍‍‍‍‍‍‍‍‍‍‍‍‍‍‍‍‍

具体的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案例来理解:

「抖音上有很多美食教学博主,做得好未必能出圈,但每次做都翻车,就很容易火」‍‍‍‍‍‍‍‍

「你是一个卖高端咖啡豆的商家,你就每次买很多其他的咖啡豆,拆别人的台,让别人感受到便宜的咖啡豆是真的难喝」

「你是一个声乐老师,但网上好的声乐老师太多了,于是你做示范时,要么不如学生,要么翻车,这不会显得你水平臭,只会显得你更鲜活真实有趣。」‍‍‍‍‍‍‍‍‍‍‍‍‍‍‍‍‍‍‍‍

你看,逆向思维,貌似很像“翻车”。‍‍‍‍‍‍

所以,当你的内容,显示自己专业的时候,如果说在专业的赛道里面实在卷不过,那么就用逆向思维,反向操作,增加一颗有趣的灵魂和对手PK。‍‍‍

写在最后。

很多小伙伴经常会拿一些,拍摄不专业、剪辑不专业、画面不清晰,或者某方面有很大欠缺的短视频,过来问我“为什么会火”?‍‍‍‍‍‍‍‍

这种视频,大多数,几乎没有任何值得分析的点,因为它们不是经过所谓的短视频工业化流程制作出来的,所切中的点,就是稀缺原力。‍‍‍‍‍‍

因为在整个互联网上,足够稀缺的内容,就是会有流量。‍‍‍‍‍‍‍‍‍

物以稀为贵。

稀有,出现自“偶然发生”和“精心策划”。‍‍‍‍‍

偶然发生的稀缺,我们没办法预料、策划和挖掘,只能随时随地,有一颗发现稀缺性事件的眼睛,然后在第一时间,拿起手机记录。‍

但创作本身,我们不能只靠随机性发生的小概率事件,必须用95%以上的精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没有稀缺,创造稀缺。

本节暂完,下节接着造就故事成功的关键因素——冲突,继续讲。

后记

1、本篇要点:

在短视频创作内卷的时代,我们必须利用好内容无边界的特点,不断地发现、挖掘、策划足够稀缺的内容,通过反向认知、反转设定、植入反常、构建反差、赛道交叉、逆向思维六种方法,实现稀缺原力。

2、下节预告:

从古至今,人类,都是喜欢听故事但不喜欢听道理的物种,这也是为什么小说、名著这类型具有故事性的文学作品,能经久不衰、永受欢迎的原因。所以,拥有故事性的短视频,才足够容易传播。

全篇预告

作品价值|稀缺原力|故事设计

影像表达|作品开篇|符号植入

任何行业都需要沉淀大量的文字

文章来自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桦树博客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