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解词译句
文言词语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中考以考查实词为主,虚词次之。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虚词考查量少且集中在几个常见的虚词上。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主要有:之、其、而、以、于、为、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之、其、而、以、于。而翻译句子,实际上也是考查对关键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是对词语综合运用的考查。
1.字词理解的方法
(1)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
(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换”和“对”虽然都是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但“换”成的双音节词中没有原词的语素。
(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就可照录不译。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只起结构作用(补充音节、表示停顿)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如:“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有引起议论的作用,“也”是句末助词,表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来表示,就可省去不译。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我从而师之”,“从”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译为“我跟从(他),并且向他学习”。
(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个宾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3.翻译的步骤
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4.文言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2015·鄂州)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公将鼓之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言于玮曰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玮侦虏兵去已远()
(4)玮又使人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思路点拨】第1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四个虚词都是常见的。A项“之”的用法不同,前句是动词“鼓”的后缀,无意义;后句作代词。B项“以”前句是“凭借”的意思,后句是用“来”的意思。C项“乃”都是“于是”的意思。D项“于”前句是“在”的意思,后句是“对”的意思。第2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我们常用的是扩词法,再联系所学过的文言文,调出自己的积累。(1)通假字考查,“徧”通“遍”,遍及,普遍;(2)词类活用考查,“福”是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3)古今异义词考查,“去”意思为“离开”;(4)文言实词考查,“使”即“派遣”。第3题是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我们回顾文言文翻译“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本题只要“对、换、补”就可以了。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参考答案】1.C2.(1)通“遍”,遍及,普遍(2)赐福,保佑(3)离开(4)派遣3.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遂逐齐师________
(2)公问其故________
(3)望其旗靡________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吾以此取之
B.登轼而望之遂弃牛羊而还
C.小大之狱远行之人
D.其乡人曰徐谓其下曰
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此信息出自桦树博客www.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