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诗分析】
《最美西湖》共整合了四首诗歌,分别是是部编版新教材八(上)第三单元《唐诗五首》中的第五首《钱塘湖春行》,组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组诗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后面三首诗选自小学必背古诗八十首。
四首诗整合成群诗,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突出本单元教学目标,即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风物之灵秀,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二是聚焦杭州西湖,并重点聚焦两位与杭州西湖有历史渊源的文化名人白居易和苏轼,领悟西湖组诗风景美、人文美的文化内涵。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或知州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
白居易是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七律《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
组诗二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组诗五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苏轼一生曾两度被贬杭州。这两首都是诗人第一次谪居杭州时写的。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和心境的复杂微妙,在本单元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已经有所了解。而这两首诗是谪居杭州期间的生活与心境折射。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共两首。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第二首既强调了送林子方经西湖内心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又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一湖碧莲红荷之壮美与秀美,将六月西湖迥异春秋冬三季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将诗人胸襟与人品明确联系起来:“诗文与书法一理,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声一咳,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杜濬在《与范仲淹》中说:“人即是诗,诗即是人。”
因此,我尝试将这四首同质异人的群诗,设计成主题型文本,期待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不仅领略西湖美景,还能走进三位诗人有趣的灵魂和他们的诗意人生,引领孩子们精神成长:心中有美景,处处皆风景。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做一个灵魂有趣之人。
【教学目标】
1.课前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意,熟读成诵。并搜集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2.通过四首诗的学习,体会西湖风景美、人文美的内涵。
3.倾听诗人心声,深层体会他们融情于景,借吟咏西湖表达的志趣。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欣赏《西湖四韵》配乐散文,情境导入
同学们,因为旅游,你会爱上一座城。暑假老师有十四天与女儿与朋友流连浙江山水的经历。从山海温岭到金华双龙洞,到鲁迅故里绍兴,到西施故里诸暨,再到配乐散文中欣赏到的风光旖旎的西子湖畔,真是处处皆风景,时时都醉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选择三个人、四首诗,通过诵读与比较,走进一座城——杭州,走进美丽的西子湖畔。
第二部分:西湖之事
朗读四首诗,说一说诗人在西湖发生的事。
(活动:四位学生朗读四首诗,并交流。)
【实录片段】
生:《钱塘湖春行》写的是白居易春季在钱塘湖游玩。
师:那你能说说白居易具体去了哪些地方吗?
生: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
师:孙佳瑶同学在《钱塘湖春行》中看到了孤山寺、贾亭、湖东、白沙堤,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别的诗中还写了哪些事呢?
生:苏轼在西湖雨后初晴时喝酒。
生:杨万里在西湖边赏花。
生:杨万里在净慈寺送林子方。
师:杨万里和林子方既是朋友又是上下级,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一般。
生::苏轼夏季在西湖看雨。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是夏季呢?
生:六月二十七日。
师:聪明,题目中的时间也点名季节。
师: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望湖楼上饮酒并观雨,由此写下了这首诗。好,了解西湖之事,或春游,或送友,或喝酒,或赏景,真美!我们都能抓住诗题,并结合诗歌内容,做到精准概括。请齐读——
【屏显】
早春,白居易在西湖游玩。
夏日,杨万里与林子方赏荷。
苏轼在望湖楼观雨赏湖。
清晨,杨万里在净慈寺送好友。
雨后初晴,苏轼在望湖楼饮酒作诗。
……
第三部分:西湖之景
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与概括品评。
你最喜欢西湖什么季节什么状态的景?
你认为哪一首诗中的西湖景最美?
哪一首诗中描写西湖景的手法最独特?
【实录片段】
生:我喜欢晴朗的春天,因为在《钱塘湖春行》中,诗人寓情于景,颔联描写偶尔会有几只早春的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不知是谁家的燕子,正在为筑新巢衔来春泥,由此透露出了早春钱塘湖的生机勃勃。
师:真好,从动物的变化看早春西湖生机与活力。
生:我也喜欢春天的《钱塘湖春行》,因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花的繁多和草的柔嫩。
师:那怎么体现出来的呢?
生:颈联运用了景物描写,描写了“乱花”和“浅草”。“乱花”是五彩缤纷、繁多的花,“浅草”是说明草刚刚探出头能够遮住马蹄,因此凸显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和春天的妩媚动人。
师:请你将白居易骑马游西湖的状态描述一下。
生:我坐在马背上,看到了花的繁多缤纷,草的柔嫩,看到花迷住人眼,草遮没了马蹄。早莺争相飞向暖树、新燕啄泥筑巢,湖面上涨,白云低垂,云水相连,真是满心喜悦!
师:你是由近到远描述诗人看到的景物,而诗人写诗则按照由远景到近景的顺序的。是啊,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系列的美,才有了后来的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师:可关于白居易轶事中记录,尾联原本是“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来,他在老婆婆的建议下将“我”改为“最”。试想象老婆婆怎么建议的?
生:白大人啊,这个西湖是我们共同的西湖,我们都爱,并不是你一人独爱。还是“最”字好吧。
师:嗯,不错。不仅白居易爱,杭州人民爱,我们都爱。一个“最”字,体现了诗的大格局。的确,“我”字远远不如。那你们觉得西湖还有什么景最美呢?
生:《饮湖上初晴后雨》最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西施,并且在最后一句的“淡”字中更可以体现出西湖的美。
师:是啊,美在修辞巧妙运用。“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其实是讲,晴也好,雨也好,可对西湖来说都如西施一样,是美的。没去过西湖,我们无法想象西湖的美。可是,读过文学书籍的人,都能想象西施之美。能展开联想吗?
生:西施美啊,闭月羞花。
生:沉鱼落雁
生:貌若天仙
生:需要屏气凝神观赏。
师:那这首诗的前两句关于西湖水的描写又美在什么地方呢?
生: “水光潋滟晴方好”一句, 诗人写了晴空万里的湖面之上,波光粼粼。而“山色空蒙雨亦奇”足以给人一种想象之景,朦胧之美。
师:那雨中的湖面上空蒙的景色,谁能来描绘一下呢?
生:在春天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师:嗯,不错。那再继续来想象,如果我是苏轼,我在春天看到的是什么样的雨?
生:空蒙。
生:绵柔。
生:淅淅沥沥
生:似真似幻
师:这时的春雨笼罩在西湖之上,像梦境的雨,分不清哪里是我,哪里是雨,哪里是湖。
师:亭台、游船、断桥,在雨中,都是绝美之景啊。静谧的、朦胧的、梦幻的西湖雨景真令人向往啊!
生:我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奇”字看出了夏雨的奇特美。
师:我说过,“美”是最无能的词,请结合具体词语体会夏雨的“奇特美”。
生:我喜欢夏日的雨,因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云比作打翻的墨水,把白雨比作跳出来的珠子。从中可以看出夏雨的大,凶,急,并且云的色彩同墨一样。诗的后两句,动景写出了风大,静景写出了水面平静,由此也可看出西湖夏雨变化之大,有动静交错之美。白雨和黑云,还有色彩对比之美。
师:是啊,一旦雨停了,风止了,水便如天一样明净辽阔了。西湖夏天的雨,瞬息万变,来得快去得也快。同学们继续。
那没有人喜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荷花难道不美吗?谁能用成语概括一下?
生(毛祺瑞):一望无际。
生(王朝阳):一碧万洗。
师:对啊,“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刚柔相济,每一朵秀美的荷花连成一大片一大片,这又是多么壮观的西湖啊!碧莲和红荷,色彩鲜明。
【屏显】
西湖之景,美在晴天:
春有早莺新燕,活泼灵动;
春有繁花嫩草,生机勃勃;
夏有碧莲红荷,一望无际……
西湖之景,美在雨天:
春雨有细密空濛之奇;
夏雨有瞬息万变之奇……
最美西湖,还美在诗人手法运用,娴熟自如:
最美西湖,美在远景近景的层次;
最美西湖,美在色彩鲜明的对照;
最美西湖,美在刚柔相济的和谐;
最美西湖,美在动静相衬;
最美西湖,美在比喻拟人;
最美西湖,美在季节更替里的变幻莫测
……
第四部分:西湖之人
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三位诗人,你认为谁的灵魂最有趣?
【屏显】
白居易与西湖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即州最高长官)。任期三年。《钱塘湖春行》写于任职期间。
一生作诗3600多首,其中写西湖山水的诗就有200余首,为历代写西湖诗歌最多之人。
他主持疏浚六井,以解决杭州人饮水问题。
又见西湖淤塞农田干旱,修堤蓄积湖水,以舒缓旱灾所造成的危害,并作《钱塘湖石记》,将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与注意事项,刻石置于湖边。
离任前,他还将自己俸禄的大部分留存官库,作为疏浚西湖的固定基金。用去多少,由继任者补足原数。嗣后沿袭成为一种制度,持续50年之久。
苏轼与西湖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在神宗任用王安石期间,苏东坡因上万言书批评新法的缺陷而触怒了执政的新党,因而被逐为杭州通判。两首诗都是谪居此期间写的。
西湖边两条繁华的街道——“东坡路”、“学士路”的命名都与他有关。
他两度在杭州为官。1089年,任杭州知州期间,开始疏浚湖水,创造性地将葑草淤泥善加利用,筑成一道横贯南北的长堤,堤上建六桥九亭,遍种桃柳芙蓉,因这长堤、这桥与亭,变得层次丰富、美不胜收。“苏堤春晓”是名扬天下的“西湖十景”之一。
杨万里与林子方
林子方举进士后,曾担任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可以说是皇帝的秘书)。
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的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后来,林子方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职位知福州。林子方甚是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送林子方赴福州时,写下此诗,劝告林子方不要去福州。
【实录片段】
师:可是,同学们,最美的还不是西湖的美景,还美在欣赏西湖的人啊!借助三位诗人与西湖的背景,你们能用什么成语或是句子描述这三位诗人吗?
生(叶思彤):苏轼乐观向上。
生(陈楚):苏轼有乐观豁达的胸襟,被贬毅然关心百姓疾苦。
生(卞家豪):苏轼富有想象力。
生(陈思源):杨万里,关心朋友的前途。
生(林鑫):苏轼能随遇而安。
生(王译晗):白居易热爱西湖,勤政爱民。
……
师:的确,西湖的美,还包括欣赏西湖、疏浚西湖、为杭州百姓造福的有趣之人。苏轼虽是贬谪之人,但是,他胸怀广阔,那西湖夏日的如墨黑云、倾盆大雨、卷地狂风就像他人生经历的十几次谗毁、贬逐似的狂风暴雨,可是,他自有排遣之道:眺望远方,望湖楼上水如天。这就是苏轼,无论怎样的恶劣环境,他总是看到西湖最美的风景,风息、云收、雨住,苏轼心中一片澄澈、明净、开阔。
叶嘉莹先生说,苏轼最好的作品中,总有一种曲折幽微的情思。那是他用世之志意(一流的情感)与超旷之襟抱(一流的智慧)相融合所达成的最高境界,是后世的既无此学识志意、更无其性情襟抱的人无论怎样也无法学到的。这就是西湖之人——
【屏显】
西湖之人,杨万里关心朋友命运;
西湖之人,白居易勤政爱民;
西湖之人,苏东坡虽遭贬谪却随遇而安、豁达乐观。
西湖之人,他们有闲情逸致;
他们都热爱西湖;
他们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
都热爱生活,勤政爱民,造福百姓……
课堂总结:
白居易在杭州做官,眼中有西湖,心中有百姓。苏轼虽谪居杭州,但在游览时偶遇晴、雨西湖两个面貌,发现西湖无论是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有一番情调: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应该像苏轼他们——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也无风雨也无晴
同学们,其实最美西湖,美的不是在西湖经历的事,也不是在西湖欣赏到的美景,而是欣赏美景的那个有趣之人。一个人的人格即是他的风格。
最后,摘录几句话送给你们: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做一个爱生活的人
做一个有志趣的人
做一个灵魂更有趣的人……
作者简介:周忠玉,盐城市教坛新秀。荣获射阳县“巾帼之星”和“鹤乡教育英才”荣誉称号。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直播课。在湖北、河北、浙江等地开设公开课及讲座。在语文期刊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
进入桦树博客下载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