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主席王莉霞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呼和浩特实施强首府工程、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度引发了广泛关注。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长期以来,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的首府城市,其首位度并未凸显,特别是GDP水平,不仅难以望鄂尔多斯项背,还一度被包头反超,仅排名第三。
在全国整个中西部省份中,呼和浩特也是唯一一个GDP总量非所在省份第一的省会城市。
显然,要想做好“强首府”这篇文章,呼和浩特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既然这么难,那为什么内蒙古还要坚持“强首府”呢?
事实上,“强首府”并非内蒙古的创新提法,而是对国内其他省份“强省会”经验的充分借鉴。
当然,这其中也有内蒙古对自身过去发展模式的自我否定,或者说叫战略调整。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北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东西直线距离逾2400公里,南北跨度超过1700公里。整体而言,东西跨度大,国土范围狭长。
这一特殊的地理条件,让内蒙古很难汇聚全区资源,集中精力发展一两个城市。
因此,很长时间以来,内蒙古的发展战略基本上就是东西兼顾、均衡协调、多点开花。
▲内蒙古行政区划图。
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10年,在全国33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GDP排名中,内蒙古有4座城市位列前100名。其中,鄂尔多斯第39名,包头第41名,呼和浩特第62名,通辽第97名。
然而,到了2021年,鄂尔多斯已经掉到了第57名,包头第92名,呼和浩特98名。包头和呼和浩特均勉强挤进百强,而通辽则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与之相比,2010年还落后呼和浩特的几个省会城市,如南宁,由65名升到了第51名;太原,由66名升到了第50名;贵阳,由101名升到第58名;乌鲁木齐,由87名升到了第77名。
环顾一圈,只有呼和浩特,不进反退,而且是一退千里。
不仅首府城市在退,整个内蒙古都在退。
事实最能说明一切,也最打脸。
老路还能继续走下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那为什么要走“强省会(强首府)”的路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要弄清楚什么是“强省会”,二要看看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
关于“强省会(强首府)”,其实不难理解。简单来讲,就是要集中资源和力量,做大做强省会(首府)城市。
对强省会的理解,一般来说,至少包括3个维度:一是首位度,二是GDP在全国的分量,三是人口和城市规模。
首先,关于首位度。其实更多的也是说GDP,通常指在全省的排名和占比,所以也叫经济首位度。
“首位度”的潜台词,就是省会城市经济体量一定要大,至少要在省域经济中排在首位。
如果非要说一个指标,那么,这个城市的经济体量至少要占到全省经济体量的30%,这是一个基准线。
从全国来看,成都、哈尔滨、西安、武汉占各自省份的GDP比例都在35%-37%,银川、西宁则在46%-50%左右,长春最高,达到了53.67%。反观呼和浩特,仅15.22%
▲2021年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排名。
其次,是GDP在全国的分量。由于首位度仅仅只是省域内的一个量化比较指标,因此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
这就好比一个班里的学生,学生甲在班里一直保持第一名,且分数比班里第二名高出很多,能甩出好几条街的那种。那是不是就能说明学生甲很优秀呢?
不见得。这得看他在全校、全市、乃至全省的排名。
如果这个班整体成绩就不行,那这个所谓的班里第一名也不见得就有多么厉害。
所以,如果说仅看经济首位度,有时候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特别是像内蒙古这样,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本就较弱。即便呼和浩特经济首位度提高了,但放眼全国也未必算得上是真正的“强首府”。
很典型的例子是银川。银川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GDP占比超过了50%,但全国排名却在百强之外。
所以,真正的强省会,不是夜郎自大、自己乐呵,还需要跳出井底,到外面去走一走、瞧一瞧、比一比。
再就是人口和辖区面积。前两个指标,无论是首位度还是GDP,关键点就是拼经济,而拼经济的关键在于人口。
人口从哪里来,通常来讲就是你自身发展条件要好,就业机会多,周边人口自然就会被吸引过来。
当来的人越来越多,你这个城市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就会吸引更多的人过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还有一招,也是最省事儿、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拓展区划,把省会附近的区域纳入你的版图,人口自然也增多了,GDP也会跟着增多。
▲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
不过,辖区面积和GDP不一定成正相关,比如香港、新加坡,虽然面积不大,但经济发展得很好,体量也很大。
当然了,香港也好、新加坡也罢,有它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条件。
但不管怎样讲,倘若你地盘小、人口少,特别是优秀人才稀缺,还留不住人,那你拿什么和别人比?
所以,这些年,我们看到好多城市都在推动撤县设区,同时也在陆续出台各类人才落户政策,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
综上来看,所谓“强省会”,简单来讲,就是要做大做强省会城市,既要让它在全省提高首位度,也要对外形成竞争力。
那为什么要实施“强省会”战略呢?“强省会”真的管用吗?
看看国内其他省份的经验就知道了。
从全国来看,成都和武汉是实施“强省会”战略最成功的两个案例。这里重点说一说成都。
作为四川人,从小到大的感知,让我不得不说,成都在四川实在太强了。乃至常常有人调侃称“成都省四川市”。
▲四川省成都市。
作为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和成渝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的成都,下辖1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5个县级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1421.6平方公里。
从经济体量来看,2021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16.98亿元,而四川省的GDP为5.39万亿元,成都占全省的37%。经济总量排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之后,位列全国第7。在省会城市中,仅次于广州,排名第二。
从人口规模来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常住人口2119.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79.48%。人口规模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
要知道,10年前成都人口还是1537万,10年之间增长了582万,增长了将近38%。而2021年四川全省的常住人口为8367.5万人,相当于每4个四川常住人口中就有1个在成都。
当然,成都和武汉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完全可以复制,特别是这两个城市本身地理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捷。
▲湖北武汉黄鹤楼。
四川、湖北的整体形状也不似内蒙古这般狭长,且两座省会城市基本处在全省的中心位置,这也在一定程度有助于形成省会城市虹吸效应,广泛吸纳周边人口、资源向中心汇聚。
从这个意义上讲,呼和浩特要想做大做强,确实很难。
毕竟内蒙古太过狭长,特别是东西跨度太大,东部赤峰、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等地如果自身不能强起来,其人口、资源就很容易流向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外省城市,而非上千公里之外的首府呼和浩特;西部也一样,乌海、巴彦淖尔、阿拉善等地人口向银川汇聚的可能性也更大。
但为什么内蒙古还是要坚持“强首府”呢?
《山海情》里的一段对话很形象:“过去穷人家里有几个孩子,全家会把有限的钱用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出息了,就把全家都带好了;如果要是像撒面面一样匀着花,那就一个也出息不了,还是一窝窝接着穷。”
是不是觉得像极了内蒙古的现状呢?
▲内蒙古乌兰哈达火山草原。
事实上,不仅仅是内蒙古提出了要“强首府”,去年以来,很多省份都提出了“强省会”战略。
比如,去年湖南省就首次提出“强省会”战略,强调要加强长沙强省会的地位。虽然长沙在湖南的GDP占到了29.1%,接近30%,首位度并不低,但“强省会”战略的提出,意味着长沙还要强上加强。
不只是湖南,江苏、山东、江西、福建等省在“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了“强省会”。
为什么都在喊“强省会”?
只能说明这确实是做强省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抓手。
从理论上讲,只有当各种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一定的核心增长极后,这个中心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人才集聚能力、竞争话语权才能够强势跃升。
在“资源集聚”的基础上,再借助自身优势顺势实现向“外溢带动”转变,凭借在区域竞争中形成的强磁场效应,赢得更多资源、政策与人才,最终在全国的发展版图中获得更强的话语权。
继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珠三角)之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强势崛起,就是极佳的例子。
看懂了没?只有省会强,才能带动全省强起来。如果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注定了只会一窝窝穷。
这是不是像极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改革开放前,全国一窝窝穷。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对内来说,渐渐地有了能力引领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对外来讲,中国也有了与之匹敌、竞争的筹码。
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一个省份,没有一两个竞争力强的核心支撑,那就只会整体羸弱,而竞争力也会逐渐丧失,人才、资源都会加速流失。
▲内蒙古呼和塔拉草原。
如果条件具备,支持率先发展几个核心城市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广东的广州和深圳,江苏的南京和苏州,浙江的杭州和宁波,“双子星”的效应非常明显。
但内陆省份终归不比沿海地区,也没有中央政策支持。对于广大中西部省份来说,本就很弱,要想同时发展两个或多个核心城市,显然是不现实的。能力不具备,条件也不允许。
所以,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潜力的某个城市身上,支持其率先发展,就不失为一良策。
显然,作为内陆省份的“宠儿”,省会城市无疑有着更高的城市能级和基础设施条件。
拿呼和浩特来说,虽然经济总量和资源禀赋不如鄂尔多斯、包头,但其产业门类相对齐全,经济结构更加多元。从全区来看,也是近十年内蒙古人口增量最大的城市。
同时,这些年,呼和浩特先后开通了高铁、地铁,新建了金海、金盛、昭乌达、二环、三环等高架或快速路,盛乐国际机场也正在加速建设当中,各方面基础设施以及科研、创新、人才资源等软硬件配套也非其他盟市可以比拟。
综合比对,支持首府城市“强首府”就成了必然选择。
那很多人就要关心了,首府城市呼和浩特的首位度提高了,其他盟市怎么办?
对于这个问题,确实要辩证地来看,尤其要看到首府城市引领和带动全局的作用。
▲呼和浩特轨道交通1号线。
还是以成都为例。去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对成都都市圈规划作出批复,这是国家层面第三个都市圈规划,也是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有了这个都市圈的规划,未来成都将从一城独大,开始将能量向周边辐射,兑现多年来提升了成都在整个西部地区首位度给省域发展带来的红利。
事实上,成都也一直在做。近些年,从成资一体化到成德眉资同城化,包括成都都市圈建设,都意在提升成都这一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资阳、德阳、眉山、乐山、简阳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
武汉也是一样。近年来,湖北提出了构建“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新发展格局。所谓“两翼驱动”就是指在武汉之外,确立襄阳、宜昌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与武汉共同支撑全省经济发展。
▲内蒙古呼和浩特城市景观。
回头来看,内蒙古强调“强首府”的目的,并非是要呼和浩特“一城独大”,而是要通过做强呼和浩特,来推动其融入更大的发展格局,提升其作为首府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呼和浩特不可能也做不到“一城独大”,但必须支持其率先发展,终极目标是要引领和带动内蒙古实现整体更好发展。
至于,这个过程得多久,能“强”到什么程度,就要看当地政府的智慧和能力了。
希望“强首府”不会沦为一句简单的口号。
桦树博客下载各大网赚资源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