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小鱼个头虽小,但营养极高,可炖汤补身体——鲜甜。可油炸下小酒——香酥脆爽。以前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现在不少高档酒店都推出了用小鱼制作的菜品,还卖得贼贵。在乡下,这些小野味却是平常之物。很多时候野生小鱼也称之为小杂鱼,就因为能捕捞到的是好几种混杂在一起,基本上都是一锅端的烹饪。怎样烹饪才最美味?不需要所谓的大厨,一点盐一点油就足以挑逗你的味蕾。香煎?撒点盐就行。炖汤?不用生姜不用料酒,炖煮开了加点盐就非常的鲜美了。
我们这就来聊聊这些野生的小鱼你能全部认识吗?吃过几种?好好数数看看。容三帝留个念想,答案在文章后面公布。
A.认识吗?一般这种鱼都是10厘米左右大小,当然也有大的能长到20来厘米,但野生的很少见。可以红烧,可以香煎,也可以各种配菜混搭做各式料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时候捕捞到较多的时候也会做成小鱼干。三帝以前有分享过的黄豆焖小鱼干,就是这种鱼。
B.这种鱼通常也就一两左右重,大点的也就三两,但很少见。对水质要求很高,又因为刺多,一般剁去头做香煎或油炸:葱姜蒜、生抽、盐、料酒,胡椒粉腌制后裹面粉炸。零食或下酒极佳。
C.喜欢生活在乱石缝里,脊背是一排各自独立的刺如同锯子一般,力大生猛,抓它的时候要小心,不然手上随时会多一个口子。小时候去钓鱼,特喜欢这种鱼吃口,个头不大但手感极沉很有快感。现在水体污染严重,很长时间见到野生的了。肉质结实弹牙,适合红烧做法,鱼肉腥味很淡,而且刺少,普通方式的料理就很爽口了。
D.这货有个亲戚飘洋过海来认亲,只是洋亲戚通常个头长得比它大很多,而且成长速度极快,两年时间能涨到大几千克,而土著只有三两半斤。当然咱们本地土著也有修炼成精的个头也不小。比不了个头那就比味道和营养价值呗,通过各式烹饪的对比,土著更深得国人喜爱,其身淡黄或偏青,而洋亲戚来自非洲,你知道的非洲主色调是啥色,对,鱼也是那种颜色。土著味道鲜美滋补,常常使用清蒸的方式做个小孩子吃。洋货因为生长速度快,饲养环境和喂食比较让人脑补,肉质粗糙也土腥味很重(应该是养殖环境和喂食的物料有关),所以很不受人欢迎。
E.此鱼和A很像,很多人分不清这两种鱼,还以为是一个品种,即使是经常野外钓鱼的人也有不少分不清。在野外生长的话,个头稍大于A,区别在于此鱼的嘴比A要翘一点,腥气没那么重,背鳍短小无硬刺,而A背鳍有光滑的硬刺。肉质极佳,比A好多了。烹饪方式也比A多,可红烧,可清蒸,可煎可炸。
F.这个应该是常见的,水族馆或乡下小溪流里常看到它的踪迹。而且还有药用价值,常食具有补气健脾,解毒的功效。如果水煮,肉质鲜嫩但稍有点苦,但煮食营养更高。不做食补的话经常是油炸最为美味。见过的人不少,但以前的人并不大习惯它的苦味而弃食,现在因为资源的减少,也都端上桌了,毕竟也是一道野味不是?
G.这家伙应该都吃过,现在是一种经济养殖鱼了,菜市场里基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有卖。为什么列为野生小鱼呢?因为三帝的记忆里,小时候钓鱼经常能钓到此物,味道之鲜滑,肉质之嫩爽,饲养的根本没得比。此物也是三帝喜爱的鱼种之一。未尝过倒是可以轻易的尝试到,饭店或菜市都能找到踪迹。
H.个头形似泥鳅,只是身披花袍,灰黄间隔如同斑马纹。生长于石砾的水底而泥鳅喜欢在泥里,在鹅卵石的河床小溪流里常看到。因为斑纹漂亮,有许多人喜欢养在水族箱里。但在乡下,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我国同类属的不少,从南到北均有分布。营养价值堪比泥鳅,而且味道更为鲜美。可以想象,一种在喜欢在泥中,一种是在水质清澈的沙砾中,就知道哪种更鲜美了。想常吃却不常有,奈何……
I.珍贵野生鱼。咋一看很像黑鱼,个头生长缓慢,野外生长两三年大的也就半斤左右。喜欢生活在深潭、山间溪流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能养血滋阴益气,特别是多手术的人喜欢炖汤来滋补,有加速愈合伤口的功效。因为价格昂贵,现在也逐步进入饲养范围,也称是最有经济价值的淡水鱼。不要红烧或干煎,这样就浪费了,炖汤或清蒸是最佳的选择。
数一数,你认识了几种?都吃过哪种?(许多小时候常看到的鱼现在都进水族箱生活了,因为什么呢???)
答案是:A.窜条鱼(白条)B.马口鱼C.刺鳅(刀鳅)D.塘角鱼(塘鲺)E.银飘鱼F.鳑鲏G.黄刺鱼(昂刺鱼)H.沙鳅I.称星鱼(七星鱼)
当然,别名很多,各地都有本地叫法,这些都没关系,都认识都吃过,那么你绝对称得上吃货大神!因为这些鱼虽然常见,但也不是都会去尝试——吃。
文章来自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