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116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6.16 初见
来深圳的第一天,明天去办腾讯入职。
头儿发微信叫我去公司吃饭,顺便熟悉工作环境。腾讯滨海大厦,关于这座著名的深圳新地标,虽然早在网上看到过图和视频,但从小道转到滨海大道上的时候——猝不及防撞到地平线上猛然出现的巍峨巨人——仍让我心脏漏跳一拍。
滨海大厦,仰望
说实话在见到它之前,南山区并不如我之前设想的那样科幻、繁华。直到从老式居民区的锅碗瓢盆和晾衣杆上的大花裤衩里转出来,两栋200余米的玻璃大厦拔地而起。大厦腰身处,有硕大的橘色回廊相连,大楼侧面是巨大的“Tencent”Logo,每个字母都有几人高。滨海大厦坐镇南山科技园的大门,它身后高楼林立,但它毫无疑问是最抢眼的那个,在深圳下午五点的罐头似的日光里耀武扬威。单就大楼本身来说,又远比我想象的要科幻;乃至于有些魔幻的程度。与其说壮观,更多是种很强的压迫感。居高临下、自信、倨傲;一如腾讯本身。
和头儿在34楼的玻璃餐厅吃饭。初次见面,他长相很像《逃避可耻但有用》的星野源,是我想象中互联网技术人的样子:腼腆、沉稳、单纯。会在电梯上机械性地掏出手机看避免眼神交流,也会在和我聊天时候笑得很真诚,像个高中生一样。
饭菜不错,视野也很好。放眼望去,整个南山区尽收眼底。高的是芒果、微软、环球、深大数据中心;低的是民房、酒店、青年公寓。深圳天气好,空气可见度高,远处南台山、塘朗山郁郁葱葱,清晰可见。以我一个秦人的角度来看,实在秀气的很。远在我遥远的故乡长安,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从家里阳台,每逢雨后初晴,也能悠然见南山。不同的是南山很遥远,云雾缭绕,巍然肃穆。
滨海大厦,34楼食堂
吃过晚饭,头儿带我去看了健身房、hr站和我的办公桌——往后短则三月,长则半年,我将工作学习的地方。小小的格子,包装好的工作机堆在桌子上,显得有些局促。旁边的柜子里还塞着啤酒和纸巾,可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桌角放着一张小小的军绿色折叠行军床。头走过来把床搬走了。
可能很多东西都是如此:从外面看富丽堂皇,从里面看平平无奇。我在我的小格子里坐了一会,透过落地玻璃窗俯瞰外面马路。黑压压的的蚁群。一个小时以前,我就站在那群蚂蚁中间,抻着脖子仰望楼上。仰望是入世,俯瞰是出世;仰望是风雨兼程,俯瞰是蓦然回首;仰望是直挂云帆济沧海,俯瞰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但我还是我。时间,也前后不过一小时而已。
穿过湿软温润的夜晚,回我的小小酒店。一路上都是年轻人为伴,单车群起群散,呼啸而过,对我闯入他们的生活这件事习以为常。毕竟我早有耳闻:深圳是一座流浪者的城市,流浪者对于流浪者,大概早已见怪不怪。午夜已至,万鸟归巢。我背后那座盛气凌人的玻璃巨塔,是他们漂泊灵魂的英灵殿。
滨海大厦,夜
6.19 租房
今天周六,去看准备短租的房子。
沙尾,上沙,白石洲。都在城中村。地铁5,6站,算上两边步行的时间,通勤时间都在40-50分钟左右。以后得再早点起床了。都说租房子是年轻人大城市梦碎的开始。对我个人来说倒没那么夸张,可能因为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不至于天真到以为繁华与辉煌会属于一个外来者的地步。何况经历过更逼仄的境况之后,能有一处容身之所已经不错。
三个村子,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其实走过全中国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繁华各有各的繁华,但城中村都大同小异。我开着高德地图,在村里像只迷路的鸽子——gps在热带雨林灌木丛般的黑乎乎的小楼间,几乎丧失了功能。杂乱,泥泞;大妈扯着嗓子讨价还价;年轻女人穿着几乎可以算没有的衣服挑水果;肉店挂着的黑色不明物上苍蝇萦绕;蟑螂在路中间横行,和熙熙攘攘的往来人相安无事。
城中村,沙尾。
七拐八绕,终于在无数招租、办证、壮阳药广告里找到那块破落招牌。微信告诉房东我到了,过了一会,一个胖胖的男人骑着小电驴,娴熟地避开一地摊位和垃圾呼啸而至。十三平米,电一水八,月租2800。楼间距近的可怕,开窗伸手,仅一个小臂的距离,就能摸到对面小楼墙上的陈年油垢。
沙尾,和谐居公寓,上沙。
公寓在村口,藏在7天酒店身后,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找到位置。因为村口的缘故,村里的鸡飞狗跳就隔得远了一些。3000出头,同样十几平的一居室,只有一扇小小方窗。深圳6月底毒辣的阳光经过无数次反射折射到了屋里,早已奄奄一息,几乎消失殆尽。完全不需要窗帘,即使正午时分,一关灯,房间里也是沉沉黑暗。
上沙,草莓社区,白石洲。
这里最远,如果租过来,每天上下班要一个小时。但房子也最大,二十平,甚至有个一人宽小阳台。如果洗了衣服挂在外面,穿起来想必会带着阳光的香味。要是黄昏时候,夕阳西下,喝上一杯冰啤酒似乎也不错。问了问房租:3800,商水商电,远超预算——我存活了五分钟的阳光梦宣告破灭。我跟房东说我工作忙,回来大概都是晚上,要阳台也没有什么用处。房东没抬眼,说二楼楼梯下面还有个小隔间,那儿便宜。我自己下楼看了看,连窗户也没有。一看就联想到《哈利波特》里,小哈利在女贞路住的那蛛网遍布的清扫间——不同之处是,小哈利6岁时,会有魁梧而和善的海格接他去梦一样的霍格沃茨,而我,还有这个城市里成千上万的梦想家们,恐怕不会有我们的海格;真实世界里,大概也不存在霍格沃茨。
白石洲,因太贵而破灭的阳光梦
我在深圳六月末闷罐一样的大街小巷里穿行,背包带嵌进背上的肉里去,汗不断从腋下、腰间,脖颈处渗出来,衣袜里水涔涔的。我已经不想,也无力再去比较蜗居于蜗居之间,哪个面积大0.4平方米;哪个厕所不那么邋遢不堪;哪个性价比高上1%,或者只是单纯看起来更体面一些。体面这个词,不去伪装的话,可能注定不属于我们。最后订了上沙的房子。无他,房东比较友善而已,以后出了问题大概比较好沟通。大概吧。回去坐地铁,旁边广告牌的内容是:“如果你也在深圳,内心安定前,你要做的8件小事。”
“如果你也在深圳,内心安定前,你要做的8件小事。”
话术很精巧。在这里要获得内心的安定,除了这8件“小事”外,不知还要做多少“大事”。连深圳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座属于漂泊者的城市。这片土地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我还需要更多时日学习,适应,接受,亦或逃离。人生中的事,十之八九如此,尤其是在人生的节点。譬如高考,考研,找工作;无不伴随着相聚、离别、希望、失望、撕裂、涅槃重生。我本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不应该意外。叹息过后继续挣扎,继续生活。
6.25 世纪疲惫
如果效仿日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形容一个时代,那么属于21世纪20年代的词语想必是“累”,或者“疲惫”。这是一个无人不抱怨累的时代。精力、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在腾讯实习满一周,搬到出租屋也已经第三天。身体正在逐渐习惯新的起居作息:7点半起床;8点出门;9点到公司;吃过中饭在电脑堆里趴一会;晚上10点左右坐上回出租屋的地铁;周而复始。
下沙早高峰
不算通勤时间,差不多995。那句话不假: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Leader比我忙很多,项目多任务重。他的工位在我侧前方,日常挂着腾讯会议大声交谈的同时还在敲代码、写报告。噼啪噼啪,两块巨大的屏幕交替闪烁,噼啪噼啪。
工位日常
巨大的滨海北塔9楼数据中心,人人如此:噼啪噼啪。
午休是区分实习生和老员工的时间点。实习生一般在工位上趴一会,或者放低椅子靠睡一会;老员工的工位旁边都放着简易折叠床。一点半一到,拉开躺倒便睡。鞋子随意丢在一旁,整个滨海9层在这短短半小时里,鼾声四起。初次见此场景颇让我震惊。我虽知道程序员不拘小节,但也未想到大多数人都能在公共工作环境如此放得开,并且彼此习以为常。经历过几个精疲力竭的下午后我大概明白,以如此方式高效消除疲劳,就像程序沿着最优路径工作一样,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互联网人工作和生活没有什么界限——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对此我已经充分体会,但仍然无法全盘接受。我发觉我开始怀念长安干脆利落的阳光和暴雨,怀念小院里7,8点钟凑在一起唠嗑的老头老太;怀念和狐朋狗友放学下班以后的酒肉笑骂——毋庸说,我怀念的可能是另一种生活哲学:工作为了生活。看着奋进的同事和前辈们,我有些惭愧——我不是如他们那样纯粹的人。一般回到出租屋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半了。很困,但还是会看会视频,听会音乐。2个小时,十几平的小空间——我24小时里仅存的一点自由时空。每一秒钟都恨不得掰开揉碎,细嚼慢咽,甘之如饴。
10点半的返程地铁
现在晚上8点39分,滨海9层人声鼎沸,一如既往。Leader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和电话那端激烈讨论。他在想些什么呢?我的脑子里只剩一件事:明天周末,可以把工作抛在脑后。一觉睡到中午,再洗个澡,舒舒服服看个比赛。来深圳快两周了,除了科技园和出租屋,还是哪里都没去。在西安的时候,和工作几年的朋友聊起周末的娱乐活动。她说:周末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想做,哪里也不想去。我开始理解她的话。疲累的人是很难去关心风花雪月的。对我们来说,风雪就是风雪而已。是立交桥洞下的望洋兴叹,是鞋子里湿闷的包裹。诚如是,自然不如躲在小屋里。只管呼呼睡去,既无风雨,也无晴。
6.30 虫疾
在深圳的第一劫,是有关【虫子】的。上周脚腕上生了小小的肿包,久而不愈,反而悄悄越生越多。都是米粒大小的小肿包,头上有一点白白的脓液。算不上非常不适,只时不时会有些刺痒。前天吃饭的时候跟同事聊,他说可能是湿疹。我觉得有理,毕竟此地非常湿热,水土不服的概率很大。当天回去就自己擦了湿疹药膏,还自顾自的涂了在西安很常用的泰国青草药膏。
噩梦,从这里开始。我的“湿疹”并不如我预想的那样纾解,反而像炸裂的烟花般扩散而去。只一个多小时,我的双脚、脚腕、小腿部分皮肤,就都密密麻麻布满了红色肿块。过敏,剧痒剧痛,狂风骤雨般的剧烈痒痛随之而来,像万根烧红的针扎在双脚一般。不敢去挠,但又实在瘙痒难耐。只能时不时用手去轻轻摩擦,然而根本无济于事,只会使痛苦的下一波浪尖更剧烈。3点已过,睡觉根本不可能。我在比我宽不了多少的逼仄小床上扭作一团,双脚不再是我的器官,而是折磨我的刑具。我索性起身开了灯,想看点什么转移注意力,依旧无济于事。
我呆呆地盯着我布满鲜红的肿包的双脚,像看着医学病理书上一张恶心可怖的病理图片一样。痛苦和困倦,两种相反但同样强烈的冲动反复折磨着我的神经,大脑一片空白,我迷迷糊糊的想:要是把这该死的玩意儿锯掉,大概就解脱了吧。熬到凌晨5点,我跟头发微信:抱歉今天去不了公司,我得去趟医院。我没有想到这么快,我就将前往深圳除出租屋和公司外的第三个地方——医院。
我不知道该去哪家,这个点也无从问起。在高德地图输入关键字:“医院”,一家一家搜微信公众号,线上挂号。已满;已满;已满;最早可预约:下周二……
天之将明。孤独、无助的恐惧感呼啸而来。我来此地快两周了,此前似乎都没有特别注意到我的孑然一人。一旦碰到事情,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只能靠我自己一人。而我,似乎也没有我自认的那样善于应付独居生活,尤其是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还好幸运的挂到了号,深圳大学总医院。虽然有些远,坐车过去30多块钱,但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一夜未眠,我在候诊区几次昏睡过去。分不清叫醒我的是医院的广播,还是脚上钻心的痒痛。
诊断结果——虫咬皮炎,并发过敏。
真没想到,好毒的虫。医生开了四天的口服药和药膏,我在楼下交钱取了药。攥在手里,像攥住一线生机。回去路上突然下起大暴雨。深圳的雨就是这样轻浮,经常不由分说就下上一场。而且野蛮、胡搅蛮缠,像春运火车上硬座上,身边汗津津的,嘴里还呼着口臭的中年肥胖男人——我曾经反复说我最喜欢雨,可能是因为只熟悉长安之秋的袅袅烟雨——肃穆、清朗。像茶烟,像君子的长袍。司机只能把我送到村口,我在立交桥洞里站了一会,想等雨小些。但湿热如血的雨水浸透了袜子,紧贴在我的肿块上,痒痛登时加剧好几倍。我只能咬咬牙冒雨跑回去,长痛不如短痛。
忽遇暴雨
湿衣丢进洗衣机去旋转。洗澡,用药,赤身躺在床上。好像感觉好些,又好像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效果——我也清楚,就算药有效,也不可能这么快见效。
什么虫子咬的?在出租屋还是路过的哪里?今晚怎么睡?往后该怎么办?能不能快点好起来?复发怎么办……我盯着天花板胡思乱想着。暴雨滂沱,空调低鸣。我置身于全世界千万个阴暗角落之一,随枯草虫尸一道腐烂。最后还是没跟家人说。说了也没什么用,徒增父母担心,何况我早就想要自己去面对一切。稍晚,领导发来微信问我如何,措辞笨拙的不像个领导,有一种专属于程序员的真诚。寥寥几句,读罢心里暖暖的。
剧痛仍旧,今晚可能依旧无眠。还好明日还有一天假,我只希望扛到明天,困到昏睡过去的时候,能让我暂时忘了身上的痛苦。我抚摸着自己脚上一个一个的肿痘,感受毒液和我的免疫细胞在里面翻腾战斗,一如我在这个陌生城市里的挣扎求生。我不得不承认又一次感觉到孤独,渴求陪伴。无论是在异乡,还是今后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里。不过孤身与陪伴本就是一座围城内外,得陇望蜀。我已数次进出,心里自然明白。一个人逍遥快活,就要忍受病痛降临时无人分说之苦,再公平公正不过。而且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不能也不可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自我飨足。
只是我这一无是处的躯体,和贪得无厌的灵魂真的值得被关心吗?我心里并无答案。唉,我还是那个只会胡思乱想的我。脑子里都装着些没有用途的东西,连自己的境遇都捋不清楚——眼下这个潮热、瘙痒难耐的风雨之夜,我又该怎么捱过去呢?
7.2 内卷
【内卷】,这个词可能是这两年最流行的词之一。流行到每当再有人提起它已经时尚感全无,甚至显得有点庸俗的地步。
内卷的本意大概是内部恶性竞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论在校还是工作,可能大都“身经百卷”。中学时候,我在西安某名校。入学就按成绩分班考试,每次月考记小分,期末上下浮。可能今年的同桌,下学期就变成“差班”的外人。班级内部也次次排名,按成绩选座。考的好自然可以优先选靠前视野好的,或是窗边空气清新的位子。跟身高、体型、视力好坏、身体好坏全无关系。唯一的例外是老师讲台身边的“特座”,那是留给所谓“问题学生”的。
本科在全国挂科率最高的大学就读(忍不住感叹:我这懒散人,却总是阴差阳错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成年人的内卷内敛了不少,但明枪暗箭,激烈百倍。实验结果,论文,专利,GPA,无往不卷。我听说过有人深夜起床喝水,看到舍友挑灯学习,崩溃吵架,大打出手之事。毕业那年,我离开学校前几日,住我楼上的师兄从学校南门径直而出。数小时后,纵身跃入董铺水库。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了几日,也都尘埃落定——这种事情放眼全国,已经算不得稀奇了。
旧闻一则
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可能是“xx班第x排x座”;可能是“xx名校毕业,海外归国,G点xx”;也可能是“在xx工作,月入xk,有房有车”。对此,我并不归咎于学校,也不归咎于社会。资源有限,而竞争者无限;无论为了排名还是面包,拼命争夺努力“卷”,似乎都是唯一出路。
第一天和leader吃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你的压力很大,想留下来必须和同期同组实习生竞争。
如今两周过去,我与大家也慢慢相熟:两位北大硕士,项目交流到这里,已经呆了近一年。平日里说话都带着点京普,说相声一样,很有意思;一位浙大博士,也已经做了半年。他话特别少,像个影子一样来去无踪。一周的话几乎都在周末部门线上组会里讲完;还有一位比我早几天报道的南大博士,计算机比赛获奖无数。活泼善辩,聊起尖端技术滔滔不绝。我很喜欢吃饭的时候跟他聊天,听他讲那些我从未见闻的事物。
说实话,我从第一周过去就放弃了留下的想法,至少不太可能通过实习答辩留在本部门。且不说学历和经验上与大家的差距,我这个学数学的人,在工程细节方面相较于他们,实在差距太大。我常常冒出疑问,为什么leader当初把我并不算过度包装的简历捞出来,并且给我offer呢?“挺好的。”我对自己说。能在腾讯交流学习,已经机会难得,好好享受便是。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深圳、观察互联网,也观察我自己。
实习期的部门规定是,每天写日报,每周写周报。日报写在共享文档里;周报用邮件更新,抄送全组上上下下包括老板、上下级的几十人。对于效率来说,日报周报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清楚的帮自己梳理这天、这周做了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以免浑浑噩噩。当然,也能清晰的知道别人干了什么、要干什么。用产生的焦虑感鞭策自己前进。腾讯的规章制度、设施环境大都非常有意思,设计的很有想法。这点以后有空再说。
前几天卧病在出租屋,跟老友聊天。她说她在考虑移民了,上海压力太大,她和她男朋友同在屋檐下,却活的像有时差一样。工作时间不同步,每日起床不见人,回家只听得到他的鼾声。周末两人在住处睡一天,再象征性吃顿好的。她说:“我来之前,对于生活不是这样想的。”从高中时候上海就是她的梦。当年她和我在外滩,趴在黄浦江铁栅栏上眺望外滩对岸的时候,我见过她眼里的光。她说:“至少不能让孩子这么卷。”我挺意外的,我认识的她天马行空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我,从未听她提起过“孩子”这种现实的话题。
和老友的聊天记录(部分)
她不像我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审慎,总是风风火火敢想敢做。我不知道在上海让她失望之后,加拿大的生活是否得偿她愿;也不知道逃到那里之后,能不能逃离她口中的“内卷”。毕竟对于我们,对于这个时代,“未来”都是一个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集合。
已经晚上10点11分了。这个点打卡出公司,系统会送一张夜宵券,可以免费吃一顿晚饭。是人性化还是鼓励加班呢?可能两者都有吧。下周一来好好花了它,晚上吃顿大餐吧!
7.5 味道
今天在37楼吃饭,看到【西北美食】档口有卖麻辣羊肉粉,插图看上去很像家乡的水盆羊肉,遂兴致盎然地点了一碗。18块钱,在滨海食堂算很便宜了。
然而这“麻辣羊肉粉”,既无辣味也无羊肉味,清汤寡水。入口,像一口咬在马路边上卖的那种虚有其表的大米花儿上——看起来耀武扬威,里面什么也没有。好在量少,几口就可事务性地吃完。正值雨后初晴,天朗气清。奶油一样的阳光透过轻软白云,从落地窗溜进来,整个34楼玻璃食堂如米其林星级饭店般辉光闪烁。这样的晴天,是长安一年难得一遇的;如果遇得上,应正是现在这时节。
寡淡的麻辣羊肉粉
在西安,最常去的水盆羊肉店是“贾家”。西北的羊汤一般从凌晨三四点开始熬煮,正午方可开张。一碗上桌,咸鲜窜香。桌桌必备免费的油泼辣子和糖蒜,丰俭由己。烫手酥脆的月牙饼掰大块泡进去,一定要扒着碗边儿呼噜呼噜喝下。觉得咸腻的话只消一句:“老板,来瓶冰峰,要冰的。”贾家离我家不远,不是什么大店。十张左右塑料小桌而已。菜单也简单:“普通、优质、月牙饼、粉丝汤、冰峰”。老秦人不懂变通,不加新菜,老菜也不变味。就这老五样,年复一年的开下去。客也都是老的,碰上了往往寒暄两句,一起陪老店年复一年的吃下去。
还有小学对面的子午路张记肉夹馍;铁一旁边的川蓝,老二面庄;洒金桥的油糊璇,麻酱凉皮,酸菜炒米……念此,嘴里竟凭空泛出味道。连老板招呼的口气,筷笼摆放的方式,街对面放学中学生的打闹都历历在目。思念像藤曼一样疯狂生长。都说乡愁自口腹之欲始,大概确实如此。
来深圳两周有余。刚到第一天,在酒店楼下吃了份咖喱饭套餐,近60块钱,惊为天人的贵。从那往后,工作日吃食堂;周末吃外卖,日复一日。食堂有夜宵券的话性价比还不错;至于外卖——烧腊饭、烧烤、黄焖鸡、炸鸡汉堡……好像全国都是那么几家永恒不变的店。在上沙点开美团外卖,像是回到碑林区一样。味道也都相似,都是料理包的味道,果腹而已。
上周末早起晒被子。难得清闲,逛了逛蜗居周边。我住上沙椰树村村口,旁边就是水产市场。早上7点,正是出摊儿卖菜卖早点的时候,人声鼎沸,举目所及都是忙碌的大爷大妈。讨价还价,嬉笑怒骂,浓浓的烟火气。恍惚间,像回到了我远在数千公里以北的老院儿。买了盒西瓜,6块钱;十几支雪糕,15块;一份加肉加蛋的肠粉,7块。实在便宜,不敢相信是属于深圳的物价。
椰树村市场一角
平价早餐
我没有预料到深圳也有这样的寻常生活图景。好像在我潜意识里,深圳就是座伪装成城市的巨型公司——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显然是误解。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烟火的地方就有生活。
买了满满一袋东西提回出租屋。西瓜和雪糕塞进小冰箱,肠粉直接打开吃了。好吃,味道相当简单纯粹。米香、肉蛋香,和广式的微甜酱油天作之合。吃起来,像是这里某位深院少年的童年回忆。如果他有朝一日漂泊在北方,大概也会和我一样——在某个雨过天晴的晴朗傍晚,想起遥远家乡的味道——想起这碗7块钱的,简单而温暖的猪肉肠粉。
7.10 失眠
不知为何,近些时日开始时不时失眠。
回到小出租屋总是很疲惫。然而洗漱完毕躺在小床上,一闭眼,困意居然如指尖细沙般无影无踪,留我一人在黑暗中茫然无措。手机是绝不能看的,否则越看越不可能睡着;酒也不能碰——我这般爱酒的人,来深以后基本上戒断——怕酒精影响白天的状态,有太多事情要做。
在家时,最爱的酒是加冰球的威士忌
我能做的只有紧闭双眼,企图清空思绪,让身体冷静下来。然而杂念如同行将决堤的洪水,总在我稍微放松警惕的时候趁虚而入,杀死我刚刚小心经营出的一点点睡意。何况,“清空思绪”本身也是一种强烈的思绪。“什么也不想”对于失眠者来说,难于登天。
“上次看时间是2:19吧?”
“又过去多久了呢?像是一个世纪一样。”
“不行,不行!我必须睡着。不然明天……明天恐怕就会荒废。”
我又翻了个身,像搁浅的鱼作无谓的挣扎。空调低声呜咽;毒虫不知在哪个细小的角落里虎视眈眈;窗外时不时传来不知是野猫还是小孩子的啼哭。我蜷缩成一团,背上,股间的汗浸湿被子。粘稠的时间在我身上流淌。有时压抑大脑太过辛苦,就索性拉开水闸,任由杂念奔腾而去。想家乡,想我的境况,想明天要做的事,想故友,想女孩,想未来,想……五花八门的杂念堆砌成的庞然巨兽冲我大声咆哮。困意再一次烟消云散。
——手机闹铃猛地响起,像投向黑暗水面的一声炸雷。我心里一惊——我睡着了吗?好像睡着了,又好像没有。起身坐起,困意排山倒海而来。但城市的齿轮开始旋转,窗外也已经泛起鱼肚白。该出发了。今天是个大晴天。阳光明媚,像万把尖刀插在眼睛里,刺痛的流泪。还好戴了眼镜,多多少少能遮掩一点黑眼圈。到单位以后用凉水洗把脸,再喝杯咖啡,应该支撑的下去。
为什么失眠呢?这是之前很少有的事。可能是睡前喝了冰的东西刺激到神经;可能是白天黑咖啡喝的太多(我一直以为我对咖啡因早已不敏感);当然,也可能是心底若有若无,难以言喻的焦虑感作祟。“撑过今天,回去想必就能睡得很香甜了吧,明天一定能精神百倍来上班。”我颇乐观的想。大概如此,希望如此。
7.16 超市
今天有三件事值得开心:第一次7点下班;周日有老友来深办事,可以小聚一下;在回去出租屋的路上发现一家【盒马鲜生】。就在下沙站背后,一回头就能看到。为什么一个月了,居然第一次发现呢?大概是早晚上下班,进出站总低着头的缘故——我对世界的敏感像水中沙,在日复一日的繁忙生活中被消磨下去。刚好下班早,盒马app里还有余额,就进去逛了逛。到底是连锁店,商品、广告、装潢都与西安如出一辙,恍惚间好像回到神州大道星座广场的那家常去的小店。这可能是这个同质化大工业时代的好处之一——在异乡也不难找到故乡的痕迹。
深圳盒马,和西安店并无二致
在西安的这两年,盒马几乎包揽了我家的一饮一啄。距离近,东西种类多而新鲜,店也干净整洁。9点以后去的话,还能淘到低价处理的蔬果面包和临期打折的食物之类。现做食物窗口也相当可以,味道简单但胜在食材新鲜,这个季节还有99元三斤的现做小龙虾。
照例从蔬果区看起。甜杆西兰和胡萝卜很新鲜,只需稍微焯水,淋上些许香油、酱油,味道相当清新;生鲜区的黑猪排骨打6折,这种排骨最适合清炖,糖醋也是可以的。如若嫌麻烦,直接刷蒜蓉酱和蜂蜜丢进烤箱也是绝顶美味;冰柜里有蛋挞皮和蛋挞液,一般只买挞皮就好。因为我有稀奶油+牛奶+旺仔牛奶+砂糖的秘密配方,烤出来远比市面上的蛋挞液出品来的喷香酥软……
我像往常一样每一样都拿起看看,又放下了——当然是没办法买的,毕竟我的小屋没有厨房。就算有,恐怕我也很难打起做饭的精力;就算振作精神重拾厨艺,折腾来折腾去,到头来坐在餐桌前享用的,也只我一人而已。做一人份的餐,洗一人份的碗,未免过于萧条,不如公司食堂或者外卖相宜。
在家的那段日子里,我很享受做饭、做甜品(好像只包括各种蛋挞)、调鸡尾酒(攒零用钱买了一整套质量尚可的酒具)。作为一个男生的爱好似乎有些奇怪,但对我来说,烹饪是寻常生活最具仪式感的事之一。柴米油盐,咸甜相宜。如果说味觉某种程度上,比听觉视觉要来得深刻,那做饭未尝不是比肩肖邦莫奈的艺术创作——既有百年老店的大师手笔,也有家常菜的民间艺术。
居家时的烹饪、调酒日常
有时候爸妈回家晚,用剩饭给他们炒碗米饭。切些香肠腊肉青豆之类的炒进去,他们吃的香,我心里也很安心;来深之前朋友在家里聚会,忙了整整一晚做出来8个菜。虽然累,但成就感非凡。有时候我也常常幻想:未来的某个夜晚,提前回家给爱人做一道精致的料理,佐以红酒音乐,坐在沙发上等她回家,看她会不会惊喜吻我。没人不怀念家常菜,那里面有某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我想创造这种力量。可能我向往的生活,至少是能够认认真真对待一日三餐的生活吧。至少眼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连熟食也最好别买——怕小屋因为食物残渣再生虫害。
最后买了三样东西回去:
味道朴素的咖啡饼干。杨梅汁,夏首的。经常买的牌子,打完折很便宜。我很喜欢杨梅微甜清新的味道。咖啡饼干,也是之前经常回购的。味道一反市面上越来越繁复的口味,相当淡雅朴素,只些许的咖啡苦和麦香而已,像不施红妆的农家姑娘。配牛奶、茶和咖啡都相宜。百利甜,我的老相识。1:1混入旺仔牛奶或咖啡,甜蜜迷醉。虽说平日第二天要工作,不好饮酒。不过休息日偷闲应该不为过。一杯可换微醺数小时,和一夜安眠——没有冰块,是唯一的憾事。
今天是7月16日。我来深圳,已经满一整月了。
7.20 天下寒士
“喂!”
回头看到那两个陌生女孩的时候,我错愕万分。今天下班回去,进地铁站的时候还是晴天,出站就飘起了雨。我并不惊奇,毕竟已经见识过深圳雨的无常。只是又忘记随身带伞。好在雨不大,拉起兜帽快步走回去便是,刚好也该洗衣服洗澡。碰到那两个女孩的时候是在村口。椰树村的夜晚向来热闹非凡,如果不是被她们叫住,低头匆匆行走的我大概决不会注意到。
“喂!能不能给我们买一点吃的?”
路过她们的时候,女孩突然拉住我的袖口如此问。她抬头盯着我,语气轻松平静,完全没有低声下气求助的意味。以至于我回头之前,还以为偶遇了哪个熟悉的老友。说话的女孩身着黑色连衣裙,站她后面默不作声的那位着T恤、牛仔裤。虽然穿的普通,但绝对算不上脏。年龄看起来与我相仿,面容也干干净净。总之,和我印象中乞讨者的形象相去甚远。我们三人都没有伞。深圳7月末温热的小雨像小蛇,窸窸窣窣地穿行在她们的长发,和我的白色兜帽上。
“你们要什么吃的?”
“嗯……饼干面包都行。”
“泡面也可以。”穿T恤的女孩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补充了一句。她可能比较害羞,一直有意躲闪着我的目光。
“你们等一会。”
她们叫住我的地方旁边就有家便利店,平日里我常在那儿买面包牛奶。我向店里走去,女孩们没有跟过来。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对于乞讨或求助的人,要钱的应细心甄别善恶;但要食物的话大可倾囊相助。因为人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不会讨要食物的。
取了4盒泡面,1包榨菜,两根火腿肠。又想到她们不一定烧的到热水,又拿了一袋法式小面包、一包3+2。结账的时候看见柜台有伞卖,就取了把最便宜的天堂伞放进塑料袋里。村里物价便宜,总共40多块而已。我瞟了一眼窗外:两个女孩站在雨里,在偷偷看这边。
走出店,我把塑料袋塞进黑裙女孩手里,直接转身走了。她们好像小声嗫嚅了句谢谢,但小雨淅淅沥沥,我还戴着兜帽,没有听清。12点已过,雨越下越大,出笼猛兽一样拍打着出租屋摇摇欲坠的窗子。那两个女孩呢?她们有落脚之地么?她们过去拥有怎样的人生,又是如何流落到这座城市的这条街?她们拉住往来陌生男人的衣袖,开口只为一些食物的时候,又冒着什么风险?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毫无意义地担忧着两个大概此生只谋面一次的陌生人的命运。
我自身难保,连一个屋檐也给不了她们,能帮的上的只一顿勉强温饱而已。往后呢?其实就算我能帮到她们二人——这座城市的天桥下,公园长椅上,24小时营业的小店里——不知还有多少饥寒的躯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许某种程度上,我们并无不同。无论境遇好些坏些,说到底,都是“天下寒士”,都是玻璃森林里迷路的鸽子。
各类网赚资源尽在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来深圳的第一天,明天去办腾讯入职。
头儿发微信叫我去公司吃饭,顺便熟悉工作环境。腾讯滨海大厦,关于这座著名的深圳新地标,虽然早在网上看到过图和视频,但从小道转到滨海大道上的时候——猝不及防撞到地平线上猛然出现的巍峨巨人——仍让我心脏漏跳一拍。
滨海大厦,仰望
说实话在见到它之前,南山区并不如我之前设想的那样科幻、繁华。直到从老式居民区的锅碗瓢盆和晾衣杆上的大花裤衩里转出来,两栋200余米的玻璃大厦拔地而起。大厦腰身处,有硕大的橘色回廊相连,大楼侧面是巨大的“Tencent”Logo,每个字母都有几人高。滨海大厦坐镇南山科技园的大门,它身后高楼林立,但它毫无疑问是最抢眼的那个,在深圳下午五点的罐头似的日光里耀武扬威。单就大楼本身来说,又远比我想象的要科幻;乃至于有些魔幻的程度。与其说壮观,更多是种很强的压迫感。居高临下、自信、倨傲;一如腾讯本身。
和头儿在34楼的玻璃餐厅吃饭。初次见面,他长相很像《逃避可耻但有用》的星野源,是我想象中互联网技术人的样子:腼腆、沉稳、单纯。会在电梯上机械性地掏出手机看避免眼神交流,也会在和我聊天时候笑得很真诚,像个高中生一样。
饭菜不错,视野也很好。放眼望去,整个南山区尽收眼底。高的是芒果、微软、环球、深大数据中心;低的是民房、酒店、青年公寓。深圳天气好,空气可见度高,远处南台山、塘朗山郁郁葱葱,清晰可见。以我一个秦人的角度来看,实在秀气的很。远在我遥远的故乡长安,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从家里阳台,每逢雨后初晴,也能悠然见南山。不同的是南山很遥远,云雾缭绕,巍然肃穆。
滨海大厦,34楼食堂
吃过晚饭,头儿带我去看了健身房、hr站和我的办公桌——往后短则三月,长则半年,我将工作学习的地方。小小的格子,包装好的工作机堆在桌子上,显得有些局促。旁边的柜子里还塞着啤酒和纸巾,可能是前人遗留下来的;桌角放着一张小小的军绿色折叠行军床。头走过来把床搬走了。
可能很多东西都是如此:从外面看富丽堂皇,从里面看平平无奇。我在我的小格子里坐了一会,透过落地玻璃窗俯瞰外面马路。黑压压的的蚁群。一个小时以前,我就站在那群蚂蚁中间,抻着脖子仰望楼上。仰望是入世,俯瞰是出世;仰望是风雨兼程,俯瞰是蓦然回首;仰望是直挂云帆济沧海,俯瞰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但我还是我。时间,也前后不过一小时而已。
穿过湿软温润的夜晚,回我的小小酒店。一路上都是年轻人为伴,单车群起群散,呼啸而过,对我闯入他们的生活这件事习以为常。毕竟我早有耳闻:深圳是一座流浪者的城市,流浪者对于流浪者,大概早已见怪不怪。午夜已至,万鸟归巢。我背后那座盛气凌人的玻璃巨塔,是他们漂泊灵魂的英灵殿。
滨海大厦,夜
6.19 租房
今天周六,去看准备短租的房子。
沙尾,上沙,白石洲。都在城中村。地铁5,6站,算上两边步行的时间,通勤时间都在40-50分钟左右。以后得再早点起床了。都说租房子是年轻人大城市梦碎的开始。对我个人来说倒没那么夸张,可能因为我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我不至于天真到以为繁华与辉煌会属于一个外来者的地步。何况经历过更逼仄的境况之后,能有一处容身之所已经不错。
三个村子,几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样。其实走过全中国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繁华各有各的繁华,但城中村都大同小异。我开着高德地图,在村里像只迷路的鸽子——gps在热带雨林灌木丛般的黑乎乎的小楼间,几乎丧失了功能。杂乱,泥泞;大妈扯着嗓子讨价还价;年轻女人穿着几乎可以算没有的衣服挑水果;肉店挂着的黑色不明物上苍蝇萦绕;蟑螂在路中间横行,和熙熙攘攘的往来人相安无事。
城中村,沙尾。
七拐八绕,终于在无数招租、办证、壮阳药广告里找到那块破落招牌。微信告诉房东我到了,过了一会,一个胖胖的男人骑着小电驴,娴熟地避开一地摊位和垃圾呼啸而至。十三平米,电一水八,月租2800。楼间距近的可怕,开窗伸手,仅一个小臂的距离,就能摸到对面小楼墙上的陈年油垢。
沙尾,和谐居公寓,上沙。
公寓在村口,藏在7天酒店身后,打了好几个电话才找到位置。因为村口的缘故,村里的鸡飞狗跳就隔得远了一些。3000出头,同样十几平的一居室,只有一扇小小方窗。深圳6月底毒辣的阳光经过无数次反射折射到了屋里,早已奄奄一息,几乎消失殆尽。完全不需要窗帘,即使正午时分,一关灯,房间里也是沉沉黑暗。
上沙,草莓社区,白石洲。
这里最远,如果租过来,每天上下班要一个小时。但房子也最大,二十平,甚至有个一人宽小阳台。如果洗了衣服挂在外面,穿起来想必会带着阳光的香味。要是黄昏时候,夕阳西下,喝上一杯冰啤酒似乎也不错。问了问房租:3800,商水商电,远超预算——我存活了五分钟的阳光梦宣告破灭。我跟房东说我工作忙,回来大概都是晚上,要阳台也没有什么用处。房东没抬眼,说二楼楼梯下面还有个小隔间,那儿便宜。我自己下楼看了看,连窗户也没有。一看就联想到《哈利波特》里,小哈利在女贞路住的那蛛网遍布的清扫间——不同之处是,小哈利6岁时,会有魁梧而和善的海格接他去梦一样的霍格沃茨,而我,还有这个城市里成千上万的梦想家们,恐怕不会有我们的海格;真实世界里,大概也不存在霍格沃茨。
白石洲,因太贵而破灭的阳光梦
我在深圳六月末闷罐一样的大街小巷里穿行,背包带嵌进背上的肉里去,汗不断从腋下、腰间,脖颈处渗出来,衣袜里水涔涔的。我已经不想,也无力再去比较蜗居于蜗居之间,哪个面积大0.4平方米;哪个厕所不那么邋遢不堪;哪个性价比高上1%,或者只是单纯看起来更体面一些。体面这个词,不去伪装的话,可能注定不属于我们。最后订了上沙的房子。无他,房东比较友善而已,以后出了问题大概比较好沟通。大概吧。回去坐地铁,旁边广告牌的内容是:“如果你也在深圳,内心安定前,你要做的8件小事。”
“如果你也在深圳,内心安定前,你要做的8件小事。”
话术很精巧。在这里要获得内心的安定,除了这8件“小事”外,不知还要做多少“大事”。连深圳自己也清楚,自己是座属于漂泊者的城市。这片土地有它自己的生存法则,我还需要更多时日学习,适应,接受,亦或逃离。人生中的事,十之八九如此,尤其是在人生的节点。譬如高考,考研,找工作;无不伴随着相聚、离别、希望、失望、撕裂、涅槃重生。我本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不应该意外。叹息过后继续挣扎,继续生活。
6.25 世纪疲惫
如果效仿日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形容一个时代,那么属于21世纪20年代的词语想必是“累”,或者“疲惫”。这是一个无人不抱怨累的时代。精力、时间是最稀缺的资源。在腾讯实习满一周,搬到出租屋也已经第三天。身体正在逐渐习惯新的起居作息:7点半起床;8点出门;9点到公司;吃过中饭在电脑堆里趴一会;晚上10点左右坐上回出租屋的地铁;周而复始。
下沙早高峰
不算通勤时间,差不多995。那句话不假: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Leader比我忙很多,项目多任务重。他的工位在我侧前方,日常挂着腾讯会议大声交谈的同时还在敲代码、写报告。噼啪噼啪,两块巨大的屏幕交替闪烁,噼啪噼啪。
工位日常
巨大的滨海北塔9楼数据中心,人人如此:噼啪噼啪。
午休是区分实习生和老员工的时间点。实习生一般在工位上趴一会,或者放低椅子靠睡一会;老员工的工位旁边都放着简易折叠床。一点半一到,拉开躺倒便睡。鞋子随意丢在一旁,整个滨海9层在这短短半小时里,鼾声四起。初次见此场景颇让我震惊。我虽知道程序员不拘小节,但也未想到大多数人都能在公共工作环境如此放得开,并且彼此习以为常。经历过几个精疲力竭的下午后我大概明白,以如此方式高效消除疲劳,就像程序沿着最优路径工作一样,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互联网人工作和生活没有什么界限——生活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生活。
对此我已经充分体会,但仍然无法全盘接受。我发觉我开始怀念长安干脆利落的阳光和暴雨,怀念小院里7,8点钟凑在一起唠嗑的老头老太;怀念和狐朋狗友放学下班以后的酒肉笑骂——毋庸说,我怀念的可能是另一种生活哲学:工作为了生活。看着奋进的同事和前辈们,我有些惭愧——我不是如他们那样纯粹的人。一般回到出租屋的时候,已经晚上10点半了。很困,但还是会看会视频,听会音乐。2个小时,十几平的小空间——我24小时里仅存的一点自由时空。每一秒钟都恨不得掰开揉碎,细嚼慢咽,甘之如饴。
10点半的返程地铁
现在晚上8点39分,滨海9层人声鼎沸,一如既往。Leader一边敲着键盘,一边和电话那端激烈讨论。他在想些什么呢?我的脑子里只剩一件事:明天周末,可以把工作抛在脑后。一觉睡到中午,再洗个澡,舒舒服服看个比赛。来深圳快两周了,除了科技园和出租屋,还是哪里都没去。在西安的时候,和工作几年的朋友聊起周末的娱乐活动。她说:周末除了睡觉,什么也不想做,哪里也不想去。我开始理解她的话。疲累的人是很难去关心风花雪月的。对我们来说,风雪就是风雪而已。是立交桥洞下的望洋兴叹,是鞋子里湿闷的包裹。诚如是,自然不如躲在小屋里。只管呼呼睡去,既无风雨,也无晴。
6.30 虫疾
在深圳的第一劫,是有关【虫子】的。上周脚腕上生了小小的肿包,久而不愈,反而悄悄越生越多。都是米粒大小的小肿包,头上有一点白白的脓液。算不上非常不适,只时不时会有些刺痒。前天吃饭的时候跟同事聊,他说可能是湿疹。我觉得有理,毕竟此地非常湿热,水土不服的概率很大。当天回去就自己擦了湿疹药膏,还自顾自的涂了在西安很常用的泰国青草药膏。
噩梦,从这里开始。我的“湿疹”并不如我预想的那样纾解,反而像炸裂的烟花般扩散而去。只一个多小时,我的双脚、脚腕、小腿部分皮肤,就都密密麻麻布满了红色肿块。过敏,剧痒剧痛,狂风骤雨般的剧烈痒痛随之而来,像万根烧红的针扎在双脚一般。不敢去挠,但又实在瘙痒难耐。只能时不时用手去轻轻摩擦,然而根本无济于事,只会使痛苦的下一波浪尖更剧烈。3点已过,睡觉根本不可能。我在比我宽不了多少的逼仄小床上扭作一团,双脚不再是我的器官,而是折磨我的刑具。我索性起身开了灯,想看点什么转移注意力,依旧无济于事。
我呆呆地盯着我布满鲜红的肿包的双脚,像看着医学病理书上一张恶心可怖的病理图片一样。痛苦和困倦,两种相反但同样强烈的冲动反复折磨着我的神经,大脑一片空白,我迷迷糊糊的想:要是把这该死的玩意儿锯掉,大概就解脱了吧。熬到凌晨5点,我跟头发微信:抱歉今天去不了公司,我得去趟医院。我没有想到这么快,我就将前往深圳除出租屋和公司外的第三个地方——医院。
我不知道该去哪家,这个点也无从问起。在高德地图输入关键字:“医院”,一家一家搜微信公众号,线上挂号。已满;已满;已满;最早可预约:下周二……
天之将明。孤独、无助的恐惧感呼啸而来。我来此地快两周了,此前似乎都没有特别注意到我的孑然一人。一旦碰到事情,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只能靠我自己一人。而我,似乎也没有我自认的那样善于应付独居生活,尤其是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还好幸运的挂到了号,深圳大学总医院。虽然有些远,坐车过去30多块钱,但对我来说都无所谓了。一夜未眠,我在候诊区几次昏睡过去。分不清叫醒我的是医院的广播,还是脚上钻心的痒痛。
诊断结果——虫咬皮炎,并发过敏。
真没想到,好毒的虫。医生开了四天的口服药和药膏,我在楼下交钱取了药。攥在手里,像攥住一线生机。回去路上突然下起大暴雨。深圳的雨就是这样轻浮,经常不由分说就下上一场。而且野蛮、胡搅蛮缠,像春运火车上硬座上,身边汗津津的,嘴里还呼着口臭的中年肥胖男人——我曾经反复说我最喜欢雨,可能是因为只熟悉长安之秋的袅袅烟雨——肃穆、清朗。像茶烟,像君子的长袍。司机只能把我送到村口,我在立交桥洞里站了一会,想等雨小些。但湿热如血的雨水浸透了袜子,紧贴在我的肿块上,痒痛登时加剧好几倍。我只能咬咬牙冒雨跑回去,长痛不如短痛。
忽遇暴雨
湿衣丢进洗衣机去旋转。洗澡,用药,赤身躺在床上。好像感觉好些,又好像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心理效果——我也清楚,就算药有效,也不可能这么快见效。
什么虫子咬的?在出租屋还是路过的哪里?今晚怎么睡?往后该怎么办?能不能快点好起来?复发怎么办……我盯着天花板胡思乱想着。暴雨滂沱,空调低鸣。我置身于全世界千万个阴暗角落之一,随枯草虫尸一道腐烂。最后还是没跟家人说。说了也没什么用,徒增父母担心,何况我早就想要自己去面对一切。稍晚,领导发来微信问我如何,措辞笨拙的不像个领导,有一种专属于程序员的真诚。寥寥几句,读罢心里暖暖的。
剧痛仍旧,今晚可能依旧无眠。还好明日还有一天假,我只希望扛到明天,困到昏睡过去的时候,能让我暂时忘了身上的痛苦。我抚摸着自己脚上一个一个的肿痘,感受毒液和我的免疫细胞在里面翻腾战斗,一如我在这个陌生城市里的挣扎求生。我不得不承认又一次感觉到孤独,渴求陪伴。无论是在异乡,还是今后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生里。不过孤身与陪伴本就是一座围城内外,得陇望蜀。我已数次进出,心里自然明白。一个人逍遥快活,就要忍受病痛降临时无人分说之苦,再公平公正不过。而且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不能也不可能活在自己的圈子里自我飨足。
只是我这一无是处的躯体,和贪得无厌的灵魂真的值得被关心吗?我心里并无答案。唉,我还是那个只会胡思乱想的我。脑子里都装着些没有用途的东西,连自己的境遇都捋不清楚——眼下这个潮热、瘙痒难耐的风雨之夜,我又该怎么捱过去呢?
7.2 内卷
【内卷】,这个词可能是这两年最流行的词之一。流行到每当再有人提起它已经时尚感全无,甚至显得有点庸俗的地步。
内卷的本意大概是内部恶性竞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无论在校还是工作,可能大都“身经百卷”。中学时候,我在西安某名校。入学就按成绩分班考试,每次月考记小分,期末上下浮。可能今年的同桌,下学期就变成“差班”的外人。班级内部也次次排名,按成绩选座。考的好自然可以优先选靠前视野好的,或是窗边空气清新的位子。跟身高、体型、视力好坏、身体好坏全无关系。唯一的例外是老师讲台身边的“特座”,那是留给所谓“问题学生”的。
本科在全国挂科率最高的大学就读(忍不住感叹:我这懒散人,却总是阴差阳错把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成年人的内卷内敛了不少,但明枪暗箭,激烈百倍。实验结果,论文,专利,GPA,无往不卷。我听说过有人深夜起床喝水,看到舍友挑灯学习,崩溃吵架,大打出手之事。毕业那年,我离开学校前几日,住我楼上的师兄从学校南门径直而出。数小时后,纵身跃入董铺水库。个中原因众说纷纭了几日,也都尘埃落定——这种事情放眼全国,已经算不得稀奇了。
旧闻一则
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签:可能是“xx班第x排x座”;可能是“xx名校毕业,海外归国,G点xx”;也可能是“在xx工作,月入xk,有房有车”。对此,我并不归咎于学校,也不归咎于社会。资源有限,而竞争者无限;无论为了排名还是面包,拼命争夺努力“卷”,似乎都是唯一出路。
第一天和leader吃饭的时候他就告诉我:你的压力很大,想留下来必须和同期同组实习生竞争。
如今两周过去,我与大家也慢慢相熟:两位北大硕士,项目交流到这里,已经呆了近一年。平日里说话都带着点京普,说相声一样,很有意思;一位浙大博士,也已经做了半年。他话特别少,像个影子一样来去无踪。一周的话几乎都在周末部门线上组会里讲完;还有一位比我早几天报道的南大博士,计算机比赛获奖无数。活泼善辩,聊起尖端技术滔滔不绝。我很喜欢吃饭的时候跟他聊天,听他讲那些我从未见闻的事物。
说实话,我从第一周过去就放弃了留下的想法,至少不太可能通过实习答辩留在本部门。且不说学历和经验上与大家的差距,我这个学数学的人,在工程细节方面相较于他们,实在差距太大。我常常冒出疑问,为什么leader当初把我并不算过度包装的简历捞出来,并且给我offer呢?“挺好的。”我对自己说。能在腾讯交流学习,已经机会难得,好好享受便是。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观察深圳、观察互联网,也观察我自己。
实习期的部门规定是,每天写日报,每周写周报。日报写在共享文档里;周报用邮件更新,抄送全组上上下下包括老板、上下级的几十人。对于效率来说,日报周报是非常有效的。可以清楚的帮自己梳理这天、这周做了什么事情、要做什么事情,以免浑浑噩噩。当然,也能清晰的知道别人干了什么、要干什么。用产生的焦虑感鞭策自己前进。腾讯的规章制度、设施环境大都非常有意思,设计的很有想法。这点以后有空再说。
前几天卧病在出租屋,跟老友聊天。她说她在考虑移民了,上海压力太大,她和她男朋友同在屋檐下,却活的像有时差一样。工作时间不同步,每日起床不见人,回家只听得到他的鼾声。周末两人在住处睡一天,再象征性吃顿好的。她说:“我来之前,对于生活不是这样想的。”从高中时候上海就是她的梦。当年她和我在外滩,趴在黄浦江铁栅栏上眺望外滩对岸的时候,我见过她眼里的光。她说:“至少不能让孩子这么卷。”我挺意外的,我认识的她天马行空的程度丝毫不亚于我,从未听她提起过“孩子”这种现实的话题。
和老友的聊天记录(部分)
她不像我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审慎,总是风风火火敢想敢做。我不知道在上海让她失望之后,加拿大的生活是否得偿她愿;也不知道逃到那里之后,能不能逃离她口中的“内卷”。毕竟对于我们,对于这个时代,“未来”都是一个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集合。
已经晚上10点11分了。这个点打卡出公司,系统会送一张夜宵券,可以免费吃一顿晚饭。是人性化还是鼓励加班呢?可能两者都有吧。下周一来好好花了它,晚上吃顿大餐吧!
7.5 味道
今天在37楼吃饭,看到【西北美食】档口有卖麻辣羊肉粉,插图看上去很像家乡的水盆羊肉,遂兴致盎然地点了一碗。18块钱,在滨海食堂算很便宜了。
然而这“麻辣羊肉粉”,既无辣味也无羊肉味,清汤寡水。入口,像一口咬在马路边上卖的那种虚有其表的大米花儿上——看起来耀武扬威,里面什么也没有。好在量少,几口就可事务性地吃完。正值雨后初晴,天朗气清。奶油一样的阳光透过轻软白云,从落地窗溜进来,整个34楼玻璃食堂如米其林星级饭店般辉光闪烁。这样的晴天,是长安一年难得一遇的;如果遇得上,应正是现在这时节。
寡淡的麻辣羊肉粉
在西安,最常去的水盆羊肉店是“贾家”。西北的羊汤一般从凌晨三四点开始熬煮,正午方可开张。一碗上桌,咸鲜窜香。桌桌必备免费的油泼辣子和糖蒜,丰俭由己。烫手酥脆的月牙饼掰大块泡进去,一定要扒着碗边儿呼噜呼噜喝下。觉得咸腻的话只消一句:“老板,来瓶冰峰,要冰的。”贾家离我家不远,不是什么大店。十张左右塑料小桌而已。菜单也简单:“普通、优质、月牙饼、粉丝汤、冰峰”。老秦人不懂变通,不加新菜,老菜也不变味。就这老五样,年复一年的开下去。客也都是老的,碰上了往往寒暄两句,一起陪老店年复一年的吃下去。
还有小学对面的子午路张记肉夹馍;铁一旁边的川蓝,老二面庄;洒金桥的油糊璇,麻酱凉皮,酸菜炒米……念此,嘴里竟凭空泛出味道。连老板招呼的口气,筷笼摆放的方式,街对面放学中学生的打闹都历历在目。思念像藤曼一样疯狂生长。都说乡愁自口腹之欲始,大概确实如此。
来深圳两周有余。刚到第一天,在酒店楼下吃了份咖喱饭套餐,近60块钱,惊为天人的贵。从那往后,工作日吃食堂;周末吃外卖,日复一日。食堂有夜宵券的话性价比还不错;至于外卖——烧腊饭、烧烤、黄焖鸡、炸鸡汉堡……好像全国都是那么几家永恒不变的店。在上沙点开美团外卖,像是回到碑林区一样。味道也都相似,都是料理包的味道,果腹而已。
上周末早起晒被子。难得清闲,逛了逛蜗居周边。我住上沙椰树村村口,旁边就是水产市场。早上7点,正是出摊儿卖菜卖早点的时候,人声鼎沸,举目所及都是忙碌的大爷大妈。讨价还价,嬉笑怒骂,浓浓的烟火气。恍惚间,像回到了我远在数千公里以北的老院儿。买了盒西瓜,6块钱;十几支雪糕,15块;一份加肉加蛋的肠粉,7块。实在便宜,不敢相信是属于深圳的物价。
椰树村市场一角
平价早餐
我没有预料到深圳也有这样的寻常生活图景。好像在我潜意识里,深圳就是座伪装成城市的巨型公司——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显然是误解。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有烟火的地方就有生活。
买了满满一袋东西提回出租屋。西瓜和雪糕塞进小冰箱,肠粉直接打开吃了。好吃,味道相当简单纯粹。米香、肉蛋香,和广式的微甜酱油天作之合。吃起来,像是这里某位深院少年的童年回忆。如果他有朝一日漂泊在北方,大概也会和我一样——在某个雨过天晴的晴朗傍晚,想起遥远家乡的味道——想起这碗7块钱的,简单而温暖的猪肉肠粉。
7.10 失眠
不知为何,近些时日开始时不时失眠。
回到小出租屋总是很疲惫。然而洗漱完毕躺在小床上,一闭眼,困意居然如指尖细沙般无影无踪,留我一人在黑暗中茫然无措。手机是绝不能看的,否则越看越不可能睡着;酒也不能碰——我这般爱酒的人,来深以后基本上戒断——怕酒精影响白天的状态,有太多事情要做。
在家时,最爱的酒是加冰球的威士忌
我能做的只有紧闭双眼,企图清空思绪,让身体冷静下来。然而杂念如同行将决堤的洪水,总在我稍微放松警惕的时候趁虚而入,杀死我刚刚小心经营出的一点点睡意。何况,“清空思绪”本身也是一种强烈的思绪。“什么也不想”对于失眠者来说,难于登天。
“上次看时间是2:19吧?”
“又过去多久了呢?像是一个世纪一样。”
“不行,不行!我必须睡着。不然明天……明天恐怕就会荒废。”
我又翻了个身,像搁浅的鱼作无谓的挣扎。空调低声呜咽;毒虫不知在哪个细小的角落里虎视眈眈;窗外时不时传来不知是野猫还是小孩子的啼哭。我蜷缩成一团,背上,股间的汗浸湿被子。粘稠的时间在我身上流淌。有时压抑大脑太过辛苦,就索性拉开水闸,任由杂念奔腾而去。想家乡,想我的境况,想明天要做的事,想故友,想女孩,想未来,想……五花八门的杂念堆砌成的庞然巨兽冲我大声咆哮。困意再一次烟消云散。
——手机闹铃猛地响起,像投向黑暗水面的一声炸雷。我心里一惊——我睡着了吗?好像睡着了,又好像没有。起身坐起,困意排山倒海而来。但城市的齿轮开始旋转,窗外也已经泛起鱼肚白。该出发了。今天是个大晴天。阳光明媚,像万把尖刀插在眼睛里,刺痛的流泪。还好戴了眼镜,多多少少能遮掩一点黑眼圈。到单位以后用凉水洗把脸,再喝杯咖啡,应该支撑的下去。
为什么失眠呢?这是之前很少有的事。可能是睡前喝了冰的东西刺激到神经;可能是白天黑咖啡喝的太多(我一直以为我对咖啡因早已不敏感);当然,也可能是心底若有若无,难以言喻的焦虑感作祟。“撑过今天,回去想必就能睡得很香甜了吧,明天一定能精神百倍来上班。”我颇乐观的想。大概如此,希望如此。
7.16 超市
今天有三件事值得开心:第一次7点下班;周日有老友来深办事,可以小聚一下;在回去出租屋的路上发现一家【盒马鲜生】。就在下沙站背后,一回头就能看到。为什么一个月了,居然第一次发现呢?大概是早晚上下班,进出站总低着头的缘故——我对世界的敏感像水中沙,在日复一日的繁忙生活中被消磨下去。刚好下班早,盒马app里还有余额,就进去逛了逛。到底是连锁店,商品、广告、装潢都与西安如出一辙,恍惚间好像回到神州大道星座广场的那家常去的小店。这可能是这个同质化大工业时代的好处之一——在异乡也不难找到故乡的痕迹。
深圳盒马,和西安店并无二致
在西安的这两年,盒马几乎包揽了我家的一饮一啄。距离近,东西种类多而新鲜,店也干净整洁。9点以后去的话,还能淘到低价处理的蔬果面包和临期打折的食物之类。现做食物窗口也相当可以,味道简单但胜在食材新鲜,这个季节还有99元三斤的现做小龙虾。
照例从蔬果区看起。甜杆西兰和胡萝卜很新鲜,只需稍微焯水,淋上些许香油、酱油,味道相当清新;生鲜区的黑猪排骨打6折,这种排骨最适合清炖,糖醋也是可以的。如若嫌麻烦,直接刷蒜蓉酱和蜂蜜丢进烤箱也是绝顶美味;冰柜里有蛋挞皮和蛋挞液,一般只买挞皮就好。因为我有稀奶油+牛奶+旺仔牛奶+砂糖的秘密配方,烤出来远比市面上的蛋挞液出品来的喷香酥软……
我像往常一样每一样都拿起看看,又放下了——当然是没办法买的,毕竟我的小屋没有厨房。就算有,恐怕我也很难打起做饭的精力;就算振作精神重拾厨艺,折腾来折腾去,到头来坐在餐桌前享用的,也只我一人而已。做一人份的餐,洗一人份的碗,未免过于萧条,不如公司食堂或者外卖相宜。
在家的那段日子里,我很享受做饭、做甜品(好像只包括各种蛋挞)、调鸡尾酒(攒零用钱买了一整套质量尚可的酒具)。作为一个男生的爱好似乎有些奇怪,但对我来说,烹饪是寻常生活最具仪式感的事之一。柴米油盐,咸甜相宜。如果说味觉某种程度上,比听觉视觉要来得深刻,那做饭未尝不是比肩肖邦莫奈的艺术创作——既有百年老店的大师手笔,也有家常菜的民间艺术。
居家时的烹饪、调酒日常
有时候爸妈回家晚,用剩饭给他们炒碗米饭。切些香肠腊肉青豆之类的炒进去,他们吃的香,我心里也很安心;来深之前朋友在家里聚会,忙了整整一晚做出来8个菜。虽然累,但成就感非凡。有时候我也常常幻想:未来的某个夜晚,提前回家给爱人做一道精致的料理,佐以红酒音乐,坐在沙发上等她回家,看她会不会惊喜吻我。没人不怀念家常菜,那里面有某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我想创造这种力量。可能我向往的生活,至少是能够认认真真对待一日三餐的生活吧。至少眼下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连熟食也最好别买——怕小屋因为食物残渣再生虫害。
最后买了三样东西回去:
味道朴素的咖啡饼干。杨梅汁,夏首的。经常买的牌子,打完折很便宜。我很喜欢杨梅微甜清新的味道。咖啡饼干,也是之前经常回购的。味道一反市面上越来越繁复的口味,相当淡雅朴素,只些许的咖啡苦和麦香而已,像不施红妆的农家姑娘。配牛奶、茶和咖啡都相宜。百利甜,我的老相识。1:1混入旺仔牛奶或咖啡,甜蜜迷醉。虽说平日第二天要工作,不好饮酒。不过休息日偷闲应该不为过。一杯可换微醺数小时,和一夜安眠——没有冰块,是唯一的憾事。
今天是7月16日。我来深圳,已经满一整月了。
7.20 天下寒士
“喂!”
回头看到那两个陌生女孩的时候,我错愕万分。今天下班回去,进地铁站的时候还是晴天,出站就飘起了雨。我并不惊奇,毕竟已经见识过深圳雨的无常。只是又忘记随身带伞。好在雨不大,拉起兜帽快步走回去便是,刚好也该洗衣服洗澡。碰到那两个女孩的时候是在村口。椰树村的夜晚向来热闹非凡,如果不是被她们叫住,低头匆匆行走的我大概决不会注意到。
“喂!能不能给我们买一点吃的?”
路过她们的时候,女孩突然拉住我的袖口如此问。她抬头盯着我,语气轻松平静,完全没有低声下气求助的意味。以至于我回头之前,还以为偶遇了哪个熟悉的老友。说话的女孩身着黑色连衣裙,站她后面默不作声的那位着T恤、牛仔裤。虽然穿的普通,但绝对算不上脏。年龄看起来与我相仿,面容也干干净净。总之,和我印象中乞讨者的形象相去甚远。我们三人都没有伞。深圳7月末温热的小雨像小蛇,窸窸窣窣地穿行在她们的长发,和我的白色兜帽上。
“你们要什么吃的?”
“嗯……饼干面包都行。”
“泡面也可以。”穿T恤的女孩用几乎细不可闻的声音补充了一句。她可能比较害羞,一直有意躲闪着我的目光。
“你们等一会。”
她们叫住我的地方旁边就有家便利店,平日里我常在那儿买面包牛奶。我向店里走去,女孩们没有跟过来。小时候父亲跟我说过:对于乞讨或求助的人,要钱的应细心甄别善恶;但要食物的话大可倾囊相助。因为人不到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是不会讨要食物的。
取了4盒泡面,1包榨菜,两根火腿肠。又想到她们不一定烧的到热水,又拿了一袋法式小面包、一包3+2。结账的时候看见柜台有伞卖,就取了把最便宜的天堂伞放进塑料袋里。村里物价便宜,总共40多块而已。我瞟了一眼窗外:两个女孩站在雨里,在偷偷看这边。
走出店,我把塑料袋塞进黑裙女孩手里,直接转身走了。她们好像小声嗫嚅了句谢谢,但小雨淅淅沥沥,我还戴着兜帽,没有听清。12点已过,雨越下越大,出笼猛兽一样拍打着出租屋摇摇欲坠的窗子。那两个女孩呢?她们有落脚之地么?她们过去拥有怎样的人生,又是如何流落到这座城市的这条街?她们拉住往来陌生男人的衣袖,开口只为一些食物的时候,又冒着什么风险?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毫无意义地担忧着两个大概此生只谋面一次的陌生人的命运。
我自身难保,连一个屋檐也给不了她们,能帮的上的只一顿勉强温饱而已。往后呢?其实就算我能帮到她们二人——这座城市的天桥下,公园长椅上,24小时营业的小店里——不知还有多少饥寒的躯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许某种程度上,我们并无不同。无论境遇好些坏些,说到底,都是“天下寒士”,都是玻璃森林里迷路的鸽子。
各类网赚资源尽在桦树博客https://nonif.c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桦树博客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